二、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梳理和研究文献、文物资料,选择1处或若干处古代遗址出土车舆,结合文物保护复原工作,利用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信息技术科学等多种学科,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取和保留文物信息,对古代车舆的形制和车具进行系统研究,以充分揭示其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和科学价值,并进行复原展示。
三、主要考核指标
(一)完成项目研究报告(不少于10万字);
(二)出土车舆的数字化复原模型;
(三)出土车舆的1:5实物复原模型和2件1:1实物复原模型。
四、项目实施年限
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
五、项目经费
项目国拨经费控制额度为160万元,鼓励申请单位自筹。
附7:
“中国古代玻璃的价值挖掘与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
申请指南
一、项目目标
玻璃作为最古老的人工材料之一,是在人类创造文明社会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和生活的不断进步而发明与创造的。玻璃在数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从稀有之物发展成为工业发展、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品,留下了人类文明演进的痕迹。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系统回答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区域发展特征等问题,揭示其发展规律和所蕴含的重要价值,为确立中国古代玻璃在世界古代玻璃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历史作用,深化国民对中国古代玻璃的认识奠定科学、可靠的研究基础。
二、主要研究内容
全面调查中国古代玻璃的相关实物遗存,结合文献研究,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玻璃所蕴含的科学、历史、艺术和文化等多重价值,阐明其在世界古代玻璃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历史作用;研究西周至战国时期我国古代釉砂/玻砂的制作工艺和演变过程,探索中国古代玻璃与瓷釉烧制、青铜冶炼的关系;探寻我国战国至汉代铅钡硅酸盐玻璃和钾钙硅酸盐玻璃的产地和制造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历程;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玻璃的原料来源、化学成分、特征微量元素、着色组分、制作工艺、艺术特征和典型器形,并建立科学的综合信息数据库。
三、主要考核指标
(一)完成项目研究报告(不少于10万字);
(二)提出中国古代玻璃的无损检测分析标准;
(三)提出中国古代玻璃数据库建设标准;
(四)初步建立西周至汉代中国古代釉砂/玻砂、玻璃器的综合信息数据库,所涉及样品数量不低于500件,内容至少涵盖以下方面:样品的出土情况、数字化图像、化学成分体系、制作工艺、特征微量元素、颜色等。
四、项目实施年限
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
五、项目经费
项目国拨经费控制额度为90万元,鼓励申请单位自筹。
附8:
“丽水通济堰的价值挖掘与展示研究”项目
申请指南
一、项目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揭示通济堰的多重价值及其对碧湖平原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阐明通济堰的工程运行机理,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利与环境及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并为通济堰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研究基础。
二、主要研究内容
全面调查和梳理通济堰相关文化遗产,结合文献资料研究,阐述通济堰的历史演变过程,整体评估通济堰的历史、科学、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及其工程效益、社会作用与文化影响;研究揭示通济堰的科学原理和工程运行机理,从规划、建筑、施工、管理等多角度系统客观地阐述通济堰的科学技术成就,并通过工程模型复原和虚拟展示系统研发予以展示;研究提出通济堰展示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三、主要考核指标
(一)完成项目研究报告(不少于10万字);
(二)完成通济堰工程复原实物模型1组;
(三)完成通济堰虚拟展示系统;
(四)完成通济堰展示示范基地建设规划草案。
四、项目实施年限
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
五、项目经费
项目国拨经费控制额度为60万元,鼓励申请单位自筹。
附9:
“明清海防工程遗产价值认知与展示策略研究”项目
申请指南
一、项目目标
明清海防工程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展现中华民族传统军事文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军事科学价值。通过本项目研究,揭示明清海防工程的特点及其独特的价值构成,提出科学展示和持续利用策略,为明清海防工程遗产的系统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此类遗产的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永续传承。
二、主要研究内容
从文化遗产保护学、军事学、筑城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入手,结合文物普查资料和现有文献,对海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和梳理。选取古代海防(明至鸦片战争)和近代海防(鸦片战争之后至民国)的代表性节点进行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在探讨其军事攻防属性的基础上,研究其营造与战略战术、地形地貌、通讯形式和构筑技术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随战争形式和攻防重点的转变所发生的演进。开展各时期典型海防文化遗产(不少于10处)的构筑材料分析,研究其施工工艺;开展明清海防工程遗产价值认知方法及基于价值研究的展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