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类,指对某些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法律风险培训,提高其法律风险意识和法律风险管理技能。
在法律风险应对措施确定之后,应该制定应对措施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信息:
--实施法律风险应对措施的机构、人员安排,明确责任和奖惩;
--应对措施涉及的具体业务及管理活动;
--报告和监督、检查的要求;
--资源需求和配置方案;
--实施法律风险应对措施的优先次序和条件;
--实施时间表。
法律风险应对是一个递进的动态过程,需要根据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变化对制定的措施进行评估调整,以确保措施的实时有效性。企业在制定法律风险应对措施后应评估其剩余风险(剩余风险是指预期采取法律风险应对措施后的法律风险)是否可以承受。如果不可承受,应调整或制定新的法律风险应对措施,并评估新的措施的效果,直到剩余风险可以承受。执行法律风险应对措施会引起组织风险情况的改变,需要跟踪、监督有关风险应对的效果和组织的环境信息,并对变化的风险进行评估,必要时重新制订法律风险应对措施。
5.5 监督和检查
企业应实时跟踪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的变化,及时监督和检查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运行状况,以确保法律风险应对计划的有效执行,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法律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环节使得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形成可持续运转的闭环,是法律风险管理能够持续改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监督和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的发展变化,如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变化、司法、执法及社会守法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战略的调整改变等;
--监测法律风险事件,分析趋势及其变化并从中吸取教训;
--对照法律风险应对计划检查工作进度与计划的偏差,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设计和执行有效;
--报告关于法律风险变化、风险应对计划的进度和风险管理方针的遵循情况;
--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绩效评估。
另外,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资源状况,选择建立重大法律风险预警制度,即根据对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变化的监控结果,及时发布法律风险预警信息,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处理的相关组织机构、处理流程、沟通机制、应急措施和资源的配置保障,确保企业对突发法律风险事件的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法律风险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5.6 沟通和记录
5.6.1 沟通
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应当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有效沟通,以保证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和利益相关者能够充分了解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正确理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决策的依据,并根据相关信息做出恰当决定,有效执行管理活动。
由于企业各层级人员及相关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诉求、假设、认知和关注点不同,造成其法律风险偏好和对法律风险管理的期望不同,这些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决策和执行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在法律风险决策过程和法律风险管理执行中应当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沟通,并保存相关记录。为保障这种沟通能够顺利进行,企业应保证法律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能够与企业相关人员充分沟通,能够获取履行职责所需的相关记录或档案材料,并且与监管机构、立法及司法机关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
5.6.2记录
在法律风险管理过程中,记录是实施和改进整个法律风险管理过程的必要工作。
建立记录应当考虑以下方面:
--出于管理的目的而重复使用信息的需要;
--进一步分析法律风险和调整风险应对措施的需要;
--法律风险管理活动的可追溯要求;
--沟通的需要;
--法律法规和操作上对记录的需要;
--企业本身持续学习的需要;
--建立和维护记录所需的成本和工作量;
--获取信息的方法、读取信息的容易程度和储存媒介;
--记录保留期限管理。
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
6.1 概述
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组织实施需要一个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的方针、组织职能、资源配置、信息沟通传递机制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主要包括:
--法律风险管理方针;
--与法律风险管理目标匹配的组织职能和资源保障;
--相关的制度和内部流程控制,使法律风险管理嵌入到组织的所有活动和过程中;
--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关于法律风险管理的沟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