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要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大大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和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多种形式的产学合作向社会转移,是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渠道。为此,要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与产业界建立广泛的合作联系,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逐步改善转化环境,在不断进行研究、开发、创造和提供最新技术成果的同时,必须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注重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与产业化。根据我国国情,高等学校的科技工作要适当向生产应用延伸,因而需要着力加强转化过程的中间环节。要争取政府投资,或与企业联办,建立一批侧重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开发的国家、地方、行业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中间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基地等。有的可以创办一体化的联合集团或上中下游一条龙的紧密合作体系。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优惠贷款,用于支持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18.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高校的科技优势,有选择有重点地创办科技产业。这既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可取途径,也是学校改革、增强办学能力的一项举措。高等学校要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以本校研究开发工作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既要追究经济效益,也要讲求社会效益。努力办成育人和成果孵化的基地,成为科技成果扩散的通道与桥梁。
校有科技企业既是学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具有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实体。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运行。学校对科技企业的领导管理,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实际情况办理,学校和企业的权益应有明确规定。
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对科技工作的支持
19.要结合实际,深化高等学校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政策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积极性,提高科技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推动科技工作与人才培养、经济建设更密切结合,促进科技生产力的新解放和大发展。
科技体制改革的长远总体目标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起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教育、经济密切结合的新体制。当前必须改革的重点是调整结构,分流人才。争取尽快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人尽其才、各具特色、高效精干、纵深配置的科技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
20.基础性研究有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良好的学术氛围,相对宽松、稳定的环境和优厚、持续的支持。要根据“稳住一头”的方针,在高等学校(主要是重点大学)中,保持一支精干队伍,以政府投入为主和积极争取企业的资助,给予较为稳定的支持和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使其安心钻研,持续不断地开展研究,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要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少数实力雄厚的研究所(中心)为骨干基地,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机制,形成网络式、开放型的基础性研究体系。
21.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是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全局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关系最直接、牵涉面广而复杂的工作。要正确引导,大力推动,精心组织,逐步形成以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多种形式产学研紧密合作联系的新体制,以及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技术研究网点、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地区性技术促进中心和科技型企业等为重要基地的技术开发与推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