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

  (九)其他管理要求:
  1.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器材。
  2.建立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器材来源可追溯。在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患者住院病历中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介入诊疗器材条形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文件。
  3.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器材。
  4.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四、培训
  拟从事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本辖区一、二级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一、二级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医师的培训工作。
  卫生部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培训基地负责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培训,且具备下列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并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准予开展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
  2.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普通外科(血管外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床位总数不少于200张,其中外周血管介入病床总数不少于30张。
  3.有至少5名具备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资质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为主任医师。
  4. 有与开展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5.每年完成各类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500例,其中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300例。开展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的医疗机构每年与介入诊疗操作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应当低于5%,死亡率应当低于2%。
  6. 相关专业学术水平居国内前列,且在当地有较强的影响力。
  (二)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
  1. 三级以上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培训应当使用卫生部统一编写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
  2. 制定培训计划,保证接受培训的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培训。
  3.按照要求在培训期间对接受培训医师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实践能力操作水平进行定期测试、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对接受培训医师进行评定,并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4.为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建立培训及考试、考核档案,并做好考勤记录。
  5.根据实际情况和培训能力决定培训医师数量。
  (三)外周血管介入医师培训要求。
  1.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为术者完成不少于50例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其中三级以上血管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30例,并经考核合格。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