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但葡萄酒文化建设相对迟缓,且普及程度较低,葡萄酒消费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盲目模仿和跟风消费的现象,科学消费观念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1.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2 0 1 0年,世界人均葡萄酒消费量约为7升,其中美国4 5升,阿根廷3 8升,而我国人均消费量不足0.5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费潜在市场,“十二五”期间,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文化和知识的普及,以及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重视,低酒精度的葡萄酒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将继续增加,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2.科技支撑作用显现
近年来,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得到高度重视,行业技术基础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国内多所大专院校开设葡萄酒专业,积极建立产学研联盟。骨干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葡萄酒生产处理过程中能源损耗大大降低,葡萄酒品质进一步提高。
3.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葡萄酒生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延伸产业链,推进葡萄酒产业多元化发展。企业利用特有的生态、地理、文化等优势,加快发展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同时也带动了葡萄籽油等相关产品的开发,行业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
(二)面临挑战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葡萄酒产业在管理、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品质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产业基础亟待加强
我国葡萄酒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产品总量不多,覆盖人群偏少,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与国际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酿酒葡萄品种选育、种植和管理、产品质量控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及文化建设等方面。我国东部葡萄酒传统产区相对比较成熟,但酿酒葡萄品种、栽培方式等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西部产区起步相对较晚,技术、人才基础相对薄弱,同时,受交通、市场等因素影响,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2.质量安全约束趋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葡萄酒质量安全的因素贯穿种植、酿造、贮藏、灌装的整个过程。“十一五”时期,行业内具备稳定原料基地、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数量仍然较少,葡萄酒质量安全仍存在较多隐患,亟需在“十二五”时期推进原料保障能力建设、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规范生产操作、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全面提高行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3.经济全球化影响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