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效益稳步增长
2 0 1 0年,我国葡萄酒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 4 8家。葡萄酒产量达到108.9万千升、销售收入3 2 5亿元、利税6 4亿元,分别比2 0 0 5年增长15 0.7%、217.6%、159. 8%,年均分别增长25.8%、33. 5%和27.0%。葡萄酒工业企业前3 0强产量占葡萄酒总产量的43. 4%。“十一五”期间我国葡萄酒行业产量及销售收入情况见图1。
图1:“十一五”期间我国葡萄酒行业产量及销售收入情况(图略)
2.特色产区初步形成,西部地区快速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逐步形成了环渤海湾、西北、东北、云南、黄河故道等多个葡萄酒特色产区。各产区由于土壤、气候、地貌等不同特点,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酿酒葡萄品种、种植方式和葡萄酒产品。
“十一五”期间,葡萄酒产业整体上仍保持东部产区为主,西部产区为辅的产业格局,东部产区葡萄酒产量仍占较大比重,西部产区葡萄酒产业处于成长阶段,但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 0 1 0年,山东省以37.5万千升的产量居全国首位;西部产区中,甘肃、宁夏、新疆占全国葡萄酒产量的比重分别从2 0 0 5年的0. 99%、0.99%、1.38%提升到2 0 1 0年的1.54%、2.01%、3.07%,三省区的产量已占到全国葡萄酒产量的6. 6%,比2 0 0 5年增加3.2个百分点。
3.原料保障能力提高,质量标准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酿酒葡萄种植是葡萄酒生产加工第一车间的理念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同,2 0 1 0年,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 0 0万亩。以长城、张裕等为代表的行业骨干企业对原料保障更加重视,普遍加强了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推动了先进种植技术的应用和酿酒葡萄品种的良种化。
修订发布了《葡萄酒》(GB15037-2006)国家标准,对葡萄酒专业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包装、运输、贮藏等进行了规范,并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新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力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产品质量的提高。
4.产品结构逐步调整.品牌建设成果凸显
“十一五”期间,我国葡萄酒产品结构逐步调整,其中,白葡萄酒比例逐年增加,甜型、半甜型和起泡葡萄酒所占比例有所降低,同时,特种葡萄酒产品在市场上开始出现,市场呈现多样化格局。“十一五”期间各类型葡萄酒所占比例见表1。
葡萄酒生产企业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十一五”期间,白洋河、五女山、莫高、蓬珠、云南红、御马、华东、新天、长白山、华夏五千年等葡萄酒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表1:“十一五”期间各类型葡萄酒所占比例(%)
┏━━━━━━━┳━━━━━━┳━━━━━━┳━━━━━┳━━━━━┳━━━━━━┳━━━━━┳━━━━━┓
┃ ┃ 干红 ┃ 干白 ┃ 半干红 ┃ 半干白 ┃ 甜、半甜 ┃ 起泡 ┃ 其他 ┃
┣━━━━━━━╋━━━━━━╋━━━━━━╋━━━━━╋━━━━━╋━━━━━━╋━━━━━╋━━━━━┫
┃ 2 006年 ┃ 72. 37 ┃ 5. 10 ┃ 2. 75 ┃ 1. 02 ┃ 16. 78 ┃ 0. 72 ┃ 0. 37 ┃
┣━━━━━━━╋━━━━━━╋━━━━━━╋━━━━━╋━━━━━╋━━━━━━╋━━━━━╋━━━━━┫
┃ 2 007年 ┃ 72. 12 ┃ 4. 71 ┃ 0. 90 ┃ 1. 06 ┃ 18. 28 ┃ 1. 14 ┃ 1. 73 ┃
┣━━━━━━━╋━━━━━━╋━━━━━━╋━━━━━╋━━━━━╋━━━━━━╋━━━━━╋━━━━━┫
┃ 2 008年 ┃ 72. 78 ┃ 8. 67 ┃ 0. 65 ┃ 1. 35 ┃ 14. 13 ┃ 1. 19 ┃ 1. 22 ┃
┣━━━━━━━╋━━━━━━╋━━━━━━╋━━━━━╋━━━━━╋━━━━━━╋━━━━━╋━━━━━┫
┃ 2 009年 ┃ 72. 99 ┃ 10. 35 ┃ 0. 61 ┃ 1. 67 ┃ 12. 76 ┃ 0. 34 ┃ 1. 28 ┃
┣━━━━━━━╋━━━━━━╋━━━━━━╋━━━━━╋━━━━━╋━━━━━━╋━━━━━╋━━━━━┫
┃ 2 01 0年 ┃ 70. 75 ┃ 10. 78 ┃ 1. 41 ┃ 2. 14 ┃ 13. 70 ┃ 0. 30 ┃ 0. 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