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  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司考题库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 案例趋势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中共中央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HT〗根据这个总体要求,考虑到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要进行政府换届,国务院经过认真研究,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扩大国内需求,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情况,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左右,这是必要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关键要注重调整和优化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双拉动。
  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况下,这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要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原定去年下半年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考虑到要优先解决城镇低收入者的生活困难问题,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这一措施推迟到今年出台。继续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消费领域。
  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拟发行14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首先用于续建项目和收尾项目,还要安排一些必要的新开工项目。加大对西部开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企业技术改造、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拓宽社会投资和企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一些地方房地产投资增长过猛、高档房地产开发过多的现象,应引起高度警惕,避免盲目开发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在继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银行要优先为国债项目提供配套贷款,增加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企业的贷款,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信贷支持,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改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发展证券、保险、货币市场。
  认真做好财税工作。继续大力增收节支。依法强化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各级财政要切实调整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首先要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对农业、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卫生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
  (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抓紧实施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搞好非农用地的管理和调控,严禁滥占乱征耕地。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县乡公路、农村能源、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等建设。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小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和指导,维护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广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搞好钢铁、汽车、建材等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调整,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高度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
  扎扎实实推进西部大开发。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打好基础。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防沙治沙。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防止已淘汰的落后工业设备、污染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完善监督机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大企业到境外上市。加快形成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好军工等困难行业的企业调整、重组和脱困工作。继续完成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改革。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稳步实施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理顺分配关系。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继续抓好专项整治,突出重点,依法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严格执法,逐步把市场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抓紧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改革和整顿,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




法律信息 | 法律新闻 | 案例 | 精品文章 | 刑事法律 | 民事法律 | 经济法律 | 行政法律 | 诉讼法律 | 合同 | 案例精选 | 法律文书 | 合同范本 | 法律常识 | 
法律图书 | 诉讼指南 | 常用法规 | 法律实务 | 法律释义 | 法律问答 | 法规解读 | 裁判文书 | 宪法类 | 民商法类 | 行政法类 | 经济法类 | 刑法类 | 社会法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