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支持多小区密集组网,满足移动宽带业务特性和灵活部署的需求;
-相对于现有的TD-LTE系统,频谱效率能有较大提高,并降低系统能耗;
-考虑TD-LTE技术的发展演进过程,确定演进路标,充分考虑后向兼容性。
(3)构建实验环境,根据研究目标进行功能和业务的演示;
(4)开展必要的现场测试,保证与相关卫星固定系统(FSS)的空对地链路的共存能力。
实施期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本课题拟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
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支持家数不超过2家。企业牵头承担,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项目2: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
项目说明:“十一五”期间,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已作了较为全面的部署,基本完成了网络架构、业务平台、终端系统等总体类研发。“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针对终端、网络、云和安全等关键技术体系、框架、标准化及整体产业链展开研发,并推动产业化进程。
为发挥重大专项协同推进作用,电子信息板块重大专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简称专项一)、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简称专项二)和本专项)在2013年统筹安排了移动互联网的相关课题,本专项2013年安排的课题包括:为应对移动互联网爆炸性的流量增长,提升用户的接入体验及网络资源利用率,开展网络协同及融合体系研究和设备云化技术及应用研究;为了提升我国自主的智能终端产业的竞争力,推进应用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基于HTML5终端的云应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研究。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应加强与专项一、专项二相关课题的互动与衔接。
课题2-1: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协同及融合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说明:随着WLAN大规模部署及LTE/LTE-A发展,多种无线接入网络并存,交叠覆盖更加普遍、终端能力更强,需研究多种网络之间、终端和网络之间的协同服务与融合体系。
研究目标:从网络选择,连接管理、能耗管理、融合体系、统一标识等方面研究多网络的融合,增强终端和网络在多种网络环境下的智能处理功能,实现终端到网络的端到端协同,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接入体验。
考核指标:
(1)构建在多网络环境下基于策略的网络发现、网络选择和连接建立体系,实现根据不同的网络状态、用户策略、运营策略的网络连接管理,研究多网融合环境下的终端功耗管理。设计并实现终端连接管理器、网络策略服务器,并构建实验和验证平台进行验证;系统应考虑对802.11u和ANDSF的兼容支持;
(2)研究业务流对多连接有效使用的架构体系,研究不同特性的流量通过不同网络疏导能,业务流根据网络状态进行迁移、终端能耗降低等关键技术。研发并实现相关系统,支持终端多接口通信MIF(Multiple Interface)和利用MIF API来通知终端应用程序接口状态,选取1-2个典型业务进行验证;
(3)研究高带宽要求的单业务流通过多连接分流的可行性,完成分析报告;
(4)推进WLAN网络和移动网络的深度融合,研究WLAN和蜂窝网融合组网架构及方案,包括认证、计费、数据接入的融合,开发验证系统;研究支持WLAN和移动网络之间平滑的流移动性,流量的统一管理和差异化服务,完成研究报告;
(5)研究移动网标识系统和互联网用户标识系统的融合解决方案,实现用户身份和标识的统一,保证多连接移动网络环境中的统一标识和被叫访问。完成研究报告;
(6)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在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IETF,WBA,WFA提交10篇以上提案,至少新立项(或者RFC)2个。
实施期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
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支持家数不超过3家。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2:移动通信网业务平台(网关)云化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说明: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构建移动通信网业务平台(网关),有利于提升移动通信网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实现节能减排,是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应研究如何在基础设施层面实现业务平台(网关)的软硬件分离和物理(虚拟)资源按需灵活分配,以及如何在平台层面采用云平台服务(如并行计算、云存储)实现业务平台(网关)的功能。同时,应以业务平台的“云化”研究为基础,研究云计算技术在核心网的应用。
研究目标:研发基于云计算的电信业务平台(网关)系统,包括短信中心、短信网关、彩信中心、彩信网关及其他电信业务平台,基于云技术支持不同业务平台共享物理资源,支持软硬件资源分配和管理技术;研究云计算平台服务(如并行计算和云存储)在业务平台(网关)中的应用;研究业务平台(网关)在集中化组网场景下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自组织技术;研究采用云计算支撑电信核心网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
(1)研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信业务系统,包括短信网关、短信中心、彩信网关、彩信中心,并选取1-2个其他典型业务平台或者AS(应用服务器)。基于云技术支持不同业务系统共享物理资源,支持物理(虚拟)动态资源分配和管理技术,能够根据通信业务需求快速动态分配资源从而实现网元快速部署和弹性扩容、减容。完成原型系统并实现于云计算平台的部署验证,要求满足要求性能要求,实现良好隔离;
(2)研究云计算的通用平台服务(如采用云存储实现日志文件管理等)在业务平台(网关)中的应用,研究哪些功能可以采用云计算平台服务。完成研究报告,完成原型系统并实现于云计算平台的部署验证,要求满足要求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
(3)研究在集中化场景下的业务平台(网关)的负载均衡、过负荷控制和容灾技术方案,以及自组织技术,确保电信级服务。完成研究报告;
(4)研究采用云计算支撑电信核心网的可行性,突破关键技术。完成研究报告;
(5)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提交5篇以上国际标准化提案。
实施期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本课题拟采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
申报方式:公开择优,支持家数不超过3家。企业牵头承担,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课题2-3:面向使用HTML5终端能力的云服务应用研发
课题说明:HTML5是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基础标准,具备优秀的跨平台能力,能够实现更加便捷的应用开发、更加高效的服务提供以及更友好的用户体验。目前HTML5只定义了通用的软件功能,在使用终端能力方面还存在若干不足,如对关键特性的支持、移动终端设备能力的调用及运营商业务能力的使用等,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云服务应用研发需求。现有各类浏览器、Widget引擎等产品对HTML5的支持程度不一,影响了HTML5应用的兼容性。因此需要制定HTML5相关的技术标准,推动使用HTML5终端能力的终端云服务应用研发,加速HTML5应用成熟,引导互联网应用产业良性的发展。
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推动使用HTML5终端能力的云服务应用研发,研究应用形态、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环境;制定终端兼容性技术标准建议;研发典型应用;构建应用示范平台及开发者社区,建立良性的产业生态环境。
考核指标:
(1)研究使用HTML5终端能力的云服务应用形态、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环境,形成研究报告;
(2)制定使用HTML5终端能力的云服务应用的终端Web引擎、云能力引擎的兼容性技术标准建议;
(3)研发使用HTML5终端能力的典型云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对HTML5关键特性(Canvas、本地存储、WebSocket等)、移动终端设备能力(电话本、外设等)和运营商能力(连接管理、消息等)的使用,实现满足云服务应用的后台服务系统;
(4)构建使用HTML5终端能力的云服务应用示范平台及应用开发者社区;
(5)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