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课题执行期为2年。
二、风力发电技术
1、研究范围
适合于我国气候特点和风资源环境的大型风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变桨距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2、项目目标
研发具有高可靠性、可维性,具有智能诊断和预测维护功能,适合我国不同气候和风资源环境的3MW级风电机组主控与变桨距系统,形成自主设计和研发能力,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项目构成
课题1:3MW级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研究内容:研究3MW级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冗余设计技术;风电机组变速变桨协调控制技术;研究风电机组主控软件代码自动生成技术及嵌入式WEB服务和VPN技术的远程诊断和在线维护技术;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技术;风电机组载荷优化控制技术;基于数据挖掘的机组状态评估技术和运行可靠实时评估技术;控制系统内部故障的机组容错控制技术;控制系统的EMC/“三防”/加热设计技术;外挂控制系统的整机性能仿真分析技术;具有灵活性和可升级性的远程监控技术,包括远程数据分析和远程故障分析等。
考核指标:3MW级风电机组控制系统装置,可在-30C°-﹢40 C°环境条件下启动及稳定运行,和现在安装的风电机组相比,发电量提高5%。
课题2:3MW级风电机组变桨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研究内容:研究3MW以上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技术;独立变桨控制技术;高性能变桨伺服驱动技术及位置伺服控制过程中的故障诊断保护措施、后备电源容量检测及后备电源老化程度检测方法,提高变桨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考核指标: 3MW级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装置,可在-30C°-﹢40 C°环境条件下启动及稳定运行,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桨叶控制精度不低于0.1°。
以上课题执行期为2年。
三、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
1、研究范围
重点支持先进二次电池界面的研究,采用原位研究方法与其他检测分析技术,研究界面的形成与变化规律,探索界面反应机理和界面电子与离子传输性能,研究界面的微观结构与电池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开发低成本长寿命二次电池提供技术指导;
支持开发新型电极材料,研究基于新材料应用的新型化学储能新体系的设计,为发展新型化学储能器件提供技术依据;
根据储能系统在电网中频率调节及动态有功调节等应用需求,重点研究锂离子电池储能单元、超级电容储能单元装置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其系统集成方法;
2、项目目标
利用现代原位分析方法,研究储能电池界面结构及反应规律,建立电池界面结构与电池性能的相互关系;
开发新型储能电池新材料和新体系;
开发能够响应电力系统频率和功率变化的储能装置的概念样机。
3、项目构成
课题1:先进二次电池的界面研究
研究内容:探索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等二次电池内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原位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检测分析技术;研究界面层的理化特性,包括厚度、结构、微结构、成分等;研究不同二次电池的材料的成分、晶体结构、形貌等对界面表面结构的影响;研究界面结构与动力学过程的关系;研究界面和电极材料随充放电深度、循环、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存的变化规律;研究基于材料与工艺优化的界面的调控技术,建立界面的表面结构与反应活性之间的关联关系。本课题应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及研究院所进行联合研发。
考核指标:利用原位研究方法以及其他检测分析技术,明确界面的理化特征及反应机理;建立界面的微观结构和器件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探索界面控制技术,为提升电能储存器件性能和新型电能储存器件的开发做出指导。
课题2:高比能长寿命二次电池的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开发高比容量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电解质体系,开发基于新型电极材料应用的二次电池体系设计与制造工艺,研究电池的性能衰减机制与材料性能与和关键工艺之间的关系,研究提高高比能二次电池寿命的技术。实现单体电池能量密度大200Wh/kg、寿命大于3000次的电池体系构建与工艺示范。
考核指标:采用新材料与新工艺,开发出能量密度大200Wh/kg、寿命大于3000次的新型二次电池单体,并进行工艺示范。(按锂离子电池国家标准中的能量密度与寿命测量方法测量)
以上两个课题执行期为3年,与欧盟2012年7月将发布的第七框架计划同课题项目开展对接合作(网址:http://ec.europa.eu/research/fp7/index_en.cfm)。
课题3:用于电网频率及功率控制的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锂离子电池储能单元、超级电容储能单元装置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其系统集成方法;研究储能装置的高效大功率变流器技术、电池串并联成组技术、电池系统热场分析及管理技术、状态监控技术、优化充放电管理、能量管理与协调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储能单元集成装置的大容量线性扩展方法。
考核指标:
1.提交电池系统的串并联优化成组原理和方案,研制的电池管理系统具备主动均衡功能,热管理功能,电池系统容量和能量利用率不低于95%;
2.提供2套储能装置样机,单机容量不小于50kWh,单机功率不小于100kW;能满足电网调频和功率调节指令和响应速度,可实现储能装置的并联运行。
本课题执行期为2年。
四、工业节能与提高能效技术
1、研究范围
适合于我国电力、钢铁行业的关键核心节能技术,如电厂的主要耗能设备的节能与优化、钢铁转炉直接发电利用等关键技术。
2、项目目标
通过研制燃煤电厂给水泵、鼓引风机和制粉系统的节能技术,钢铁企业转炉煤气余能余热回收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形成工业示范,大幅度提高我国电力、钢铁等行业能效。
3、项目构成
课题1:燃煤电厂主要耗能设备节能优化
研究内容:以我国最常用的600MW以下亚临界煤粉燃烧发电机组,针对其关键耗能设备给水泵、鼓引风机和制粉系统的节能改造为主要研究内容。集中通过给水泵、鼓引风机的优化流体力学设计,减少各项流动引起的损失,来实现给水泵和鼓引风机的节能改造,或以在线优化分离和优化监测为核心的制粉系统优化运行改造技术,实现在煤种改变,变负荷变工况、磨煤机性能改变时的优化运行。
考核指标:通过节能优化,实现供电煤耗降低1-2g标准煤/kWh,并实现合同能源管理进行推广,形成为全国每年节煤400万吨标准煤以上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
课题2:钢铁行业余能余热利用技术
研究内容:以钢铁企业转炉煤气为研究对象,开发其余能余热回收技术,包括直接发电利用技术,包括其稳定回收技术和安全利用技术。实现连续稳定发电的关键技术等。
考核指标:转炉煤气回收率量达到100m3/吨上,降低综合能耗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