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要,近三年开设有紧贴供销合作社发展和职业变化的新兴专业及涉农专业。
2.学校各主干专业均成立了有供销合作社行业、企业代表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二年以上,并形成有效工作机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主干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和人才培养工作。
3.形成和不断完善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与职业能力标准相衔接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文化建设有特色、有影响、有深度,有示范作用。
4.积极推进校内课程改革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成效;积极参加省和国家的专业改革、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主干专业中至少有1个省级课改实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