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专职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参加重大科研业务项目、挂职锻炼、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知识更新机制;完善专职培训教师岗位设置,建立从业务科研一线优秀骨干中选聘专职教师的机制。逐步建立一支能满足培训任务需要的高水平专职教师队伍。
2.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业务科研单位与培训机构之间优秀人才的交流协作,以各种方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参与培训工作,发挥院士、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干部在培训中的作用,建立从省级以上首席专家和正研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选聘兼职教师制度,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骨干兼职教师队伍。
3.全国气象培训师资库建设。按照择优入库、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各学科的气象培训师资库,促进教师资源的科学、高效管理和使用,实现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
(五)统筹做好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
1.培训课程建设。建立以培训需求特别是岗位培训需求为导向,与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相适应,系统、科学、规范的培训课程体系和科目指南。
2.培训教材建设。建设与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和培训要求相适应的实用型培训系列教材;建立和规范培训教材建设流程和管理制度。实施重点培训教材建设工程,组织编制和开发现代气象业务培训、预报员培训、管理干部培训、基层台站人员培训以及气象科普培训等系列培训教材,形成培训教材精品,并在培训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
3.培训学科建设。逐步建设与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气候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等相适应的培训学科,发挥学科建设对师资队伍培养和培训的支撑作用。
(六)加强培训环境条件建设
1.教育培训实习实验环境建设。在各级气象培训机构和有关高等院校,建设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等教学实习实验基地。
2.实训基地建设。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家和省级气象台、综合观测基地、气候观象台、大气本底站、国家基准气候站、农气试验站等作为气象教育培训的实训基地。
3.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总体布局,新建或改造部分培训基础设施,改善学员学习生活条件和气象培训机构的硬件条件与环境。
(七)充分发挥远程培训系统作用
1.远程培训平台建设。完善气象远程培训及资源共享平台,在国家和省级培训机构,建设异地多点实时直播与互动教学系统、远程教育平台安全管理系统。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