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经济开发等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完善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机构管理和技术交流,开展论证成果质量、论证能力建设的检查和评估。(预报司牵头,法规司协助)
四、扎实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
(十九)继续深化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改革。巩固深化2010年11个单位的现代天气业务发展与改革试点,重点推进国家气象中心业务调整与发展,增加大城市精细化预报、农业农村精细化预报、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试点。(预报司牵头,减灾司、人事司协助)
(二十)推动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流域气象中心能力建设,提高雨情旱情预报水平。加强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和精细化落区预报、定量降水估测预报以及精细化要素预报等核心技术的应用。加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发和业务应用,加快GRAPES全球模式系统业务化进程。完善数值预报检验评估业务平台和天气预报质量检验评估系统,强化业务准入制度。推进精细化要素客观预报系统业务应用。推进全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的规范化建设。推进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发展,完善空间天气业务流程。(预报司牵头,减灾司、观测司、科技司、计财司协助)
(二十一)推动现代气候业务发展。贯彻落实《现代气候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开展气候业务发展与改革试点。加强气候预测模式系统建设,实现第二代月动力延伸模式的准业务化运行。强化气候预测产品解释应用技术和动力与统计客观集成技术研发。建立全国统一的气候预测业务效果检验系统。完善极端气候事件监测和分析系统。开发气候信息综合处理与分析系统(CIPAS)。(预报司牵头,减灾司、法规司、人事司、观测司、科技司协助)
(二十二)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实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落实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易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建设1300个左右自动气象站和5000个左右自动雨量站。完成粮食主产区600个左右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设,在60个站建设能见度自动观测。新建8部、升级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编制全国风廓线雷达布局方案,加快推进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风廓线雷达建设。完成4个空间天气观测站建设。贯彻落实《南海海洋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加强海洋气象观测网建设,重点在南海海域建设30个海岛/平台/船舶自动气象站。完成风云三号B星在轨测试并投入业务运行。做好风云二号07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及卫星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推进风云三号02批卫星和风云四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完成能见度、固态降水观测设备以及新型自动气象站定型,完成观测规范制订工作,建立自动气象站双套运行业务流程。(观测司牵头,计财司、减灾司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