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召开马铃薯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座谈会的通知

  (二)种薯处理
  播种前,应针对当地各种病虫害实际发生的程度,选择相应防治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在切割薯块时切刀需用药液处理:为适应机械化作业,防止种薯块间粘结还需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等拌种。
  (三)播前整地
  北方一季作地区和中原二季作区提倡前茬秋收后、土壤冻结前做好播前准备,包括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大力提倡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作业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为30~40cm;深松作业时间应根据当地降雨时空分布特点选择,以便更多地纳蓄自然降水;建议每隔2~4年进行一次。秸秆还田时,秸秆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0cm。当地表紧实或明草较旺时,可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表土处理不超过8cm。
  南方冬作区因稻田地势低洼,土壤粘度大,应采取机械下管排灌和机械筑埂等排灌措施。
  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在播前可进行机械旋耕作业,丘陵山地可采用小型微耕机具作业,平坝地区和缓坡耕地可采用中小型机具作业。对于粘重土壤,可根据需要实施深松作业,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二、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当地下10cm处地温稳定在8~12℃即可进行播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应按照当地的马铃薯品种特性,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应尽量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一次作业达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在不同区域可选装覆膜和施药装置,作业要求是:漏种指数≤2%,重种指数≤4%,伤种率≤1.5%;播深或覆土深度一般为8~10cm,误差不大于 1cm;株距合格率≥80%;种肥应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与种子相隔5cm以上,且肥条均匀连续;苗带直线性好,以便于田间管理。
  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垄作种植行距采用70、75、80cm或90cm等行距,并逐步向80cm和90cm行距种植方式发展;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应进行合理的土地流转,通过农田的修整、地块合并等措施为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提供基础条件;整合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模式,促进机械化发展;加快推进丘陵、山地的马铃薯机械化。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丘陵山区自然经济社会特点,大力推进先进适用和特种作业条件下的马铃薯机械化装备技术创新,提高小型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创造能力。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