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眼科等10个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的通知

  4.养生保健
  四季养肺
  春季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因此,春令是肺脏的“多事之春”,尤其是老年人体质较弱,稍有不慎极易诱发肺病。因此,肺病患者在该季要注意生活起居。脱减衣被不要太快,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居室要保持通风,多参加室外活动,增强体质。同时,饮食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功效的食品,如莲子、梨、百合、蜂蜜、海带等。
  夏季 夏季养肺重在“调”,夏季是万物繁荣茂盛的季节,养生当与自然界阳气相应,顺其性“动而向外”,使阳气得到充分宣泄和舒展,肺病患者要注意精神情志的调摄。饮食上因苦味食品能泄热燥湿,可适当增加苦味食物的摄入,如苦瓜、凉茶等,但也不能滥服。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的原则,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肺病如肺胀、哮病、肺心病等,可积极采取“冬病夏治”,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秋季 秋季养肺贵在“润”,秋天气候较干燥,燥气通于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而燥气最宜伤肺。所以秋天最容易出现肺燥阴亏。因而,肺病患者秋天需要注意多饮水,可以食用(或做成药膳)沙参、麦冬、天冬、杏仁、百合、秋梨等养阴润肺之品。
  冬季 冬季养肺重在“养”,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容易诱发咳嗽、咽炎、哮病等疾病。冬季养肺,一方面要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多吃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同时宜多食生津润肺、养阴清燥的食品,另外要多饮水。运动也能起到养肺的效果,平时不妨多做深呼吸、喊山、慢跑等运动,能显著增加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二)护士站(图略)
  介绍本科室中医特色护理
  本科室将整体护理及辨证施护理念融入临床护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为患者提供饮食、生活起居、用药、睡眠、情志及肺康复、食疗等方面的指导,为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科室设置专门的中医特色治疗室,施行预约制服务,合理运用十余种中医传统及特色疗法,如:益肺灸、舒肺贴穴位贴敷技术、调肺拔罐疗法等,疗效较好,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

  慢性肺病的饮食调养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由于长期咳嗽、咯痰,易造成营养丢失,饮食应保证足够的营养。属于热证、实证者,忌食高脂肪和过于甘甜的食物,可常吃些瘦肉、鱼、鸡及豆制品。属于虚证者,平素可自制参苓粥、猪肺粥等食用,可以起到补益肺气、增强机体免疫的功效,对病情的好转十分有益。另外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萝卜、山药、白菜及苹果、梨、橘子等。禁忌饮酒及食用辛辣食品。
  哮病(支气管哮喘): 由于某些食物可诱发哮病,所以首先要避免进食与发病相关的食物或药物,保证足够的热量。发作时应以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为主,缓解期要注意营养,可食用黄芪炖鸽肉等,起到健脾补肾、增强体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及富钙的食物,维生素A有润肺功能,如猪肝、蛋黄、胡萝卜、杏、南瓜等;钙能增强气管抗过敏能力,如猪骨、豆制品、芝麻、红枣、芹菜叶、柚子、柑橘等。
  肺病患者的药膳
  (1)百合银耳瘦肉汤
  原料:百合20g、银耳15g、猪瘦肉100g。
  做法:猪瘦肉洗净切片,与百合、银耳一起入锅。加水适量,共煎30分钟。调味,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生津,润肺止咳。适用于慢性咳嗽、肺燥久咳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利,甚则痰中带血,口咽干燥,舌红津少等。
  (2)丝瓜花蜜饮
  原料:丝瓜花10g,蜂蜜20g。
  做法:丝瓜花用沸水冲泡5分钟,再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清热泻火,止咳化痰。适用于痰热咳嗽,喘急气促的患者。
  (3)阿胶粥
  原料:阿胶15g,糯米100g。
  做法:将阿胶捣碎。将糯米煮粥,待熟,入阿胶稍煮,搅令烊化即成。
  功效: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适宜于咯血、吐血及贫血患者。
  (4)杏仁川贝水鱼汤
  原料:南杏仁10g、川贝母10g、知母10g、淡水鱼1条(约400g)。
  做法:先将水鱼洗净,去鳃和内脏,杏仁、川贝、知母洗净用纱布包,置入鱼腹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煎沸后,文火煮1小时。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滋阴清热,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咳嗽、肺胀病,症见胸痛久咳,或咳嗽咯血,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咽干燥等。
  肺病科常用的中药、方剂介绍
  冬虫夏草: 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虫草菌具有镇咳、祛痰和抗菌消炎、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蛤蚧:又称大壁虎、仙蟾,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
  【性味与归经】咸,平。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主要应用于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为治多种虚证喘咳之佳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蛤蚧具有平喘、增强免疫、抗炎、抗衰老的作用。
  苏子降气汤
  【组成】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甘草、当归、生姜、大枣、肉桂
  【功用】降气疏壅、引火归元、祛痰止咳。
  【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咳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
  人参蛤蚧散
  【组成】蛤蚧,苦杏仁,炙甘草,人参,云苓,川贝,桑白皮,知母。
  【功用】益气清肺,止咳定喘。
  【主治】久咳气喘,痰稠色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日渐消瘦,或面目浮肿,脉浮虚,或日久成为肺痨。

  (三)患者病房(图略)
  注:病房的内墙上以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中药(以花为主的照片)
  (四)中医治疗室
  是健康宣传、中医特色治疗的活动地点,也是医护沟通交流的活动场地
  各式中医治疗器具(图略)
  三、名中医工作室
  李振华 国医大师,一直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在内科疑难杂病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脾胃病、肺系疾病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形成了“从脾胃论治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在治疗肺系疾病方面,擅长治疗咳嗽、肺痈、喘病、肺胀等肺系疑难疾病,如应用“温胃止咳汤”治疗咳嗽,疗效颇佳;以 “清胃苇茎汤”治疗肺部多种感染性疾病,多收奇功;创“益气补肺汤”、“健脾止咳汤”等治疗慢性咳嗽;以“温补肺胃肾,宣化顽痰宿饮”的方法治疗哮病,临证分虚(肺虚、脾虚、肾虚)和实(风寒、风热、顽痰宿饮)治疗,疗效颇佳。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图略)

  脾胃病科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最早成立的内科专业科室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黄坚伯、徐季含、步玉如、施奠邦、周建中等多名全国著名的老中医先后在脾胃病科工作。目前正在使用医院制剂“胃舒胶囊”“健胃定痛胶囊”“温中消痞颗粒”“清化和胃片”“胃肠散”“益通胶囊”在不同的治疗领域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科室设备先进,设施齐全,设有门诊、病房、消化内镜室和胃肠动力检查室等。中医药特色突出,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目前的学科带头人唐旭东教授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研究思路;周乐年等一大批名老中医仍然坚持临床及科研工作,对学科研究工作发挥着指导作用;一线科研人员梯队合理,知识结构全面。科室承担行业专项、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际合作、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重大课题近二十项。
  脾胃病科一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疗效为中心,以突出中医特色为宗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网址:http://www.xyhospital.com
  联系电话:010-62835451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治疗
  胃脘痛(慢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

  我科长期以来设有“萎缩性胃炎专病门诊”,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治疗有特色和优势病种等研究项目,经过长期探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病机特点,证候规律及常用治则、治法、方药等进行了科学总结,形成了突出辨证论治,强调益气活血的独具特色的中医药防治方案,研制了“胃舒胶囊”、“健胃定痛胶囊”、“温中消痞颗粒”、“清化和胃片”、“胃肠散”等多种医院制剂,在逆转和延缓癌前病变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痞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功能性胃肠病,治疗疗效突出,但其复发率高,半年后复发率可达50%以上。胃痞病患者多存在情志失调,如焦虑抑郁状态,严重影响疗效。我们针对上述治疗难点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我科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出胃痞病以脾虚气滞证最为多见,治疗时应健脾和胃、调理气机,治疗上要抓住健脾、理气、和胃三个环节。因此,我们采用针对基本病机为主的综合调理方案,进行生活、精神等方面指导,形成缓解期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案,临床获得满意疗效,受到患者一致好评。
  3.介绍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药材“吴茱萸”的传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诗中描述了中国人很早就有登高、佩戴茱萸囊避灾的风俗。据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学道。一天,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一场大祸降临,全家人必须在那天迅速离开,每人都要用红色的袋子装满茱萸系在臂上,到一个高处饮菊花酒,才可躲过这场灾祸。”桓景依言而行,全家人于农历九月九日那一天,在胳膊上系上装有茱萸的红色袋子,到城外的高处饮菊花酒。过后回家,恒景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部暴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绛袋,登高饮菊花酒,劝重阳登高,效桓景避灾之义。这个习俗至今仍流传在民间。这种传说虽不足信,但吴茱萸的确是一味作用很好的中药,其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
  二、病区
  (一)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参照门诊科室介绍
  2.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疗法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为临床疑难疾病,治疗后70%患者可进入缓解期,但1年后50%以上患者再次复发,进入活动期,因此如何防止复发是治疗难点之一。我们通过开展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总结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治疗久痢的经验方,认为本病的病机本质是肠络受损,血腐肉败。强调养血和血和清热解毒,可以加速诱导久痢的缓解。我们从临床上发现,本病缓解后其病机多表现邪势已衰,脾虚或脾肾两虚为主。在调养脾肾的同时,仍兼顾养血和血,可以更好地延缓病情。通过开展独创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药直肠滴注等疗法,辨证论证、内外治结合治疗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优势突出。
  穴位埋线疗法
  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达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功效。其主要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吐酸病、胃痞病、泄泻病、便秘),久痢,脂肪肝,胃脘痛等。
  穴位注射疗法
  按照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选用相应的腧穴和药物,将药液注入腧穴内,以充分发挥腧穴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主要治疗:胃脘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3.中医脾胃病历史渊源
  脾胃病学初创于《黄帝内经》, 发展于仲景, 建立于东垣, 充实于叶桂。《黄帝内经》对胃的解剖结构及脾胃生理功能的认识奠定了脾胃病学基础理论。《伤寒论》在对脾胃病的辨证论治中提出脾胃之气是放在首位的,脾胃功能正常则不宜受邪致病。《金匮要略》重视脾胃的观点,贯穿于书中理法方药的全过程。李东垣创立了脾胃论,提出脾胃为后天之本。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完善了脾胃学说。
  4.养生保健
  (1)生活方式指导
  食后养生三法

  食后宜欣赏音乐
  《寿世保元》中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书中亦有“脾脏闻乐则磨”之说。从这里人们得到的启发是: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赏心悦目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食后宜摩腹
  饭后以手轻轻摩腹,手法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或以顺时针方向,用手掌环转推摩,均能促进腹腔内血液循环,加强胃肠消化功能。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