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眼科等10个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的通知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健身气功俱乐部做到了“七个结合与统一”,即:预防保健与治疗康复的结合与统一;“传统中医养生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干预”的结合与统一;“传统气功导引”与“现代催眠心理”治疗技术的结合与统一;“意念加呼吸训练”与“形体加行为训练”的结合与统一;“个人自我修炼”与“团体集中锻炼”的结合与统一;“医院外分散锻炼”与“医院内集中康复”的结合与统一;“医生科学指导”与“患者自我调控”的结合与统一。因此,完全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自然一体化的整体医学模式,对临床各科各种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睡眠疾病、身心反应性疾病等有着积极的治疗与康复作用,在充分体现我国医学新的发展模式方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气功引导-动功 (图略)           
  气功引导-静功(图略)

  (二)护士站(图略)
  介绍本科室中医特色护理
  不寐的中医护理
  1.适环境:病室空气要新鲜, 温湿度适宜, 一般温度控制在18~20 ℃之间,湿度为50 %~60 % ,床铺干净舒适, 避免噪音、光线刺激,蚊虫叮咬等。
  2.养习惯:平日注意生活起居有节, 劳逸结合, 适当参加户外活动, 增强体质, 养成按时入睡和起床的良好习惯。睡前不要看刺激性电视、小说, 少说话, 不思考问题, 用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 闭目养神, 静坐半小时后入睡, 睡眠时以右侧卧位为佳。
  3.调神志:治疗不寐的关键是缓解自身压力, 注意精神调摄, 喜怒有节, 心情愉快, 可通过适当运动, 听轻柔、舒缓的乐曲, 耐心疏导患者思想工作, 解除烦恼, 消除不良疑虑,在生活上给以帮助和照顾, 保持情志舒畅便于入睡。
  4.重宜忌:饥饱适宜, 尤其晚餐宜清淡量少, 不宜过饱,饮水不宜过量, 睡前忌饮浓茶、咖啡、烟酒以免影响睡眠,在睡前1 小时可喝杯加蜜的牛奶, 更有助于入睡。
  科普小知识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及失眠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不寐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多梦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
  梅核气是以咽喉中感觉异常,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状如梅核,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饮食无碍,吞咽正常为特征的病证。
  三、名中医工作室(图略)
  高荣林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传统医学文化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睡眠医学联合会《国际传统与现代睡眠医学会》会长。主要擅长:疑难症、情志疾病、睡眠障碍、心肺系疾病。医疗特点:睡眠障碍的中医辨证治疗,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心痛。科研成果: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经验的继承整理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理论研究二等奖。研制出医院制剂温胆宁心颗粒已与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
  冯斌 主任医师。一直从事神志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尤其在治疗强迫症、恐惧症、不寐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方面有较深造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获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1项。主编《心理解压有办法》、《日英汉精神医学词汇》等3部著作。主持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肺病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图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肺病科在1958年中医内科呼吸病组基础上发展壮大,于1979年正式成立。经过河南省知名中医专家李统华、席世华、李昌耀、刘继堂、李素云、周庆伟等几代科室带头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中医肺病诊疗中心。
  肺病科长期以来注重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特别是治疗咳嗽、喘病、肺胀病、慢性咳嗽、哮病(支气管哮喘)、肺萎(肺间质纤维化)、风温肺热病、肺衰病(呼吸衰竭)、鼾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无名原因发热、肺癌等肺系统常见病和疑难疾病有较好疗效。
  肺病科近10年来以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痿病(肺间质纤维化)、风温肺热病(肺炎)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共获得30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得10余项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肺病科全体医务人员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心,以突出中医特色为宗旨,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网址: http://www.hnzhy.com /
  联系电话:0371-66220903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我科经过40余年治疗研究,以肺主气,肾主纳气等中医理论为指导,积累了丰富的辨证论治经验,以急则治其标为原则,将解痉平喘法用于临床治疗中,使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同时注重对疾病稳定期的扶正固本治疗,明显减少了急性加重的次数。急性加重期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药分5种证候辨证治疗,结合中药灌肠、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雾化吸入、针灸等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急性加重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缩短急性加重期的持续时间、减轻急性加重的程度;稳定期分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辨证治疗,在辨证治疗的同时结合益肺灸、平衡火罐、中药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脐灸、益肺呼吸操等综合治疗的中医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风温肺热病(肺炎)
  风温肺热病(肺炎)是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咯痰、或胸痛等为主要症状。
  肺病科运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风温肺热病(肺炎),特色明显,疗效显著。主要治疗方法: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联合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穴位贴敷、氧射流雾化吸入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较快的改善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加快肺部罗音吸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抗生素的耐药、提高生活质量等,尤其对于肺部耐药菌的感染、肺部炎症吸收缓慢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肺痿(肺间质纤维化)
  中医药治疗肺痿(肺间质纤维化)一直是肺病科优势之一。我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肺痿中医综合诊疗方案,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疗原则,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药离子导入、益肺灸、脐灸、穴位埋线、呼吸导引肺康复技术等,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减少激素的使用剂量、预防肺部的反复感染、明显减轻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减轻肺部的纤维化,减少肺部罗音和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肺病科开展的特色疗法介绍
  肺病科引进和开发多种中医特色疗法,设有2个特色治疗室,有6名专职医生和护士为患者开展中医特色疗法。主要应用于体虚容易外感发热、慢性咳嗽、肺胀病、肺萎、风温肺热病、哮证等慢性呼吸疾病,具有明显改善咳嗽、气喘、减少发作次数、降低疾病急性加重发生率的作用。
  (1)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外敷止咳散:冬病夏治,用于反复外感发热、慢性咳嗽、肺胀、喘症、哮病、肺萎等。
  舒肺贴贴敷:适用于急慢性咳嗽、喘证、肺胀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肺萎等疾病。
  贴脐疗法:主要适用于以肺肾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主的咳嗽、肺胀病、哮病、肺萎、肺癌等虚证患者。
  (2)益肺灸法(督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除湿、豁痰破瘀、补益肺肾,填精益髓之功效。适用于咳嗽、肺胀病、肺萎、肺癌、喘证等属于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痰浊阻肺、阳虚怕冷者。艾绒是主要的施灸材料,艾灸时艾的药性可借火的温和热力,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然后再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治疗作用。
  (3)中药离子导入:通过直流电将药物离子直接导入人体内或局部组织,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或整体调节作用的治疗方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从体外给药,避免了口服或注射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同的病症可以应用不同的中药。主要用于咳嗽、肺胀病、肺萎、风温肺热病、喘证等急性期,能够加快肺部炎症和病灶的吸收。
  (4)脐灸:适用于各种慢性肺病的缓解期,尤其是对于肺肾气虚、肾阳虚等证,可预防疾病急性加重,能改善患者睡眠,缓解周身疲劳及亚健康状态。方法: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和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经脉的功能,发挥艾灸、药物的双重作用。脐即神阙穴,为奇经八脉中任脉上的要穴,通五脏六腑,联全身经脉,有“生命之蒂”之称,是一个具有扶正祛邪、养生延年、健脾和胃、温补肺肾、通经活络、行气和血、敛汗安神等特殊作用的穴位。
  (5)穴位埋线:适用于慢性咳嗽、肺胀病、肺萎、哮证等。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作用,达到减少疾病复发的目的。
  (6)平衡火罐:适用于咳嗽、喘证、肺胀、肺痿等慢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或者稳定期,隔日一次。平衡火罐手法有留、闪、摇、摩、抖、擦、推、弹、振。选择起平衡作用的特定治疗部位,实施熨烫、牵拉、挤压、弹拨等手法,从而起到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功效。
  (7)药罐:是以中药浸煮后的竹罐吸拔于病体上的祛病方法,其优势是充分发挥因病用药、选穴和使用不同的吸拔方法。适用于各种肺病,减轻症状,效果显著。
  (8)益肺呼吸操:是肺胀病患者稳定期康复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肺胀病稳定期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平时进行益肺呼吸操的锻炼可以改善呼吸困难、动则气喘等症状,长期坚持有提高肺活量、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步骤如下:①体位:卧位、坐位或立位均可。卧位时两膝下可垫软枕,全腹肌松驰;②步骤:左右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呼气时腹部下沉,用手稍加压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③要求:静息呼吸,经鼻吸气,缩唇呼气,吸呼气应该缓慢和均匀,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
  3.介绍医学小知识
  《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肺胀的主要症状是胸满而喘息、咳嗽;《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治》指出:咳嗽、喘息呼多吸少,此病为肺胀。得此病者喘息,目突如脱出之状。脉浮大者,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肺胀病。咳嗽、喘息呼多吸少,烦躁、气喘,脉浮者,为有水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
  二、病区
  (一)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我专科是全国中医肺病专科之一。在林琳教授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科以全国名老专家为顾问,专科人才为核心,基层协作医院为网络的学术平台,在肺胀、肺衰、咳嗽、风温肺热病的文献研究、证候规律、疗效评价、中医药传染病防治预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创新。
  目前开展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包括:砭石、平衡罐、针灸、穴位注射、中药药熨、中药灌肠、中药沐足、中药口腔护理等,对于缓解肺胀病、哮病、亚急性/慢性咳嗽等疾病的咳喘症状,促进肺病好转以及防治口腔感染等均已显示出显著优势。
  2. 中医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参考门诊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3. 中医肺病历史渊源
  早在春秋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已经记录了肺系疾病的成因等。《素问·宣明五气》所谓“五气所病……肺为咳”,是指咳嗽因于肺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其气上逆而作。《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一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是为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肺系病阐述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讲的是咳嗽、气逆、喉中有哮鸣音的,用射干麻黄汤治疗。
  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喘促》把喘证归纳为虚喘和实喘两大类“盖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而不续。实喘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惶惶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此其一为真喘,一为似喘,真喘者其责在肺,似喘者其责在肾。”指出实喘和虚喘的区别。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