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治疗白涩病
使用中药干眼熏洗方:生地15g、玄参15g、五味子15g、麦冬15g、当归15g、白芍15g、密蒙花15g,方法:将煎好的药液加热水2~3倍,倒入熏洗器中,熏蒸眼部,每次15~20分钟。熏洗结束后,擦净眼部蒸汽。若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角膜感觉差者,可适当远离熏蒸器。
(三)病房
眼科床头特殊标示牌(图略)
三、名中医工作室(图略)
唐由之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认为“气血理论”与眼底病变密切相关,提出“气血理论”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认为“气血”失调是贯穿眼底病整个病程的基本矛盾,总结了眼底疑难杂症从“气血”论治的宝贵经验。以调和气血为主,提出“凉血散瘀、益气养血、行气通络、化痰明目”的治疗思路,提出了眼底病辨证以“气血理论”为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治模式。唐由之名医工作室2007被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工作室项目建设单位,拥有60余平方米办公用房,配备了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共有专兼职研究人员6人。
王明芳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王明芳教授率先在国内提出了眼科血症四期(分出血期、瘀血期、死血期、干血期)划分理论,并相继研制出针对眼科血症不同分期的4种专病专药。近10年来开展省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1项,先后获得省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主审、参编出版专著16部,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5名。
四、专科特色标识(图略)
释义
1、图中的眼睛代表眼科,在图的上部,含义为把眼睛放在重要的位置看待。
2、图下部为一片叶子的变形体,中部是“中”的变形体寓意眼科要 “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3、把眼睛和叶子连接起来的是地球的形象,代表眼科医院要把中医眼科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供)
中医医院耳鼻喉科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门诊候诊区
1.科室介绍
江苏省中医院于1955年设置中医喉科,1972年设置中医耳鼻喉科,1989年设置耳鼻喉科病房。2007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建设验收。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药优势学科中医耳鼻喉科学继续教育基地”。作为硕、博士培养点,培养研究生数十名。
2.优势病种及中医特色疗法
耳鸣
耳是五官九窍之一,是人体一部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会聚于耳,构成耳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各部广泛的联系。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常见症状。历代医家注重整体调节、强调辨证论治,形成了中医治疗耳鸣的独特优势。对于只有耳鸣而无其他不适的,以肾虚论治:根据舌的情况,如舌质胖,边有齿痕苔厚者或形体丰腴者,多可从痰浊论治;心烦失眠或舌体瘦小,舌尖红,多以心火论治。治疗上,考虑耳为清阳之窍的特点,可适当选用升阳通窍的药物如柴胡、葛根、升麻等,菖蒲、蝉衣、白芷有通窍功能,可以作为引经药使药物上达;兼有血瘀证者,适当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提高疗效。
鼻鼽(过敏性鼻炎)
常年性鼻鼽:常年性发病,具有连续性打喷嚏、流清鼻涕和鼻堵塞三个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发作时感觉鼻孔以及眼睛、喉咙发痒,也有出现鼻涕倒流入咽喉、头晕、头痛、甚至流泪、鼻梁酸痛等症状。
季节性鼻鼽:也称花粉症,季节性发病,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发病时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多数患者有鼻子发痒的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也有出现流泪、鼻梁酸痛、头晕、头痛、头皮发麻等症状。
本病肾为本,肺、脾为标,有先天所生,有后天所患。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气乘虚而入,邪正相搏,邪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频作;肾水侮土,脾不化津,气不摄液,则清涕涟涟;肾气虚弱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耗散于上,症状即迁延不断。本病多以肺脾肾论治,以益气固表,敛肺止嚏,温补肾气为主,佐以温通鼻窍、祛风散邪之药。
中药雾化喷喉疗法
用法:用医院制剂金喉雾化液超声雾化经口吸入,每日1~2次,每次10ml。功用:有活血消炎开音之功效。适应症:适用于各型急慢性咽喉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症。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用法:用丹参注射液作喉局部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功用:有活血消肿开音之功。适应症:急慢性咽喉炎、颈部胀痛不适等。
耳部针刺及中药穴位注射疗法
用法:耳部针刺取耳周穴为主,选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完骨等穴注入药液。并根据辨证属实证虚证不同,选用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人参注射液。每次选用2~3个穴位,注入药液2毫升,隔天一次。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性耳鸣、耳聋疾病。
耳穴压珠法
用法:以钢珠或王不留行籽对耳壳内特定穴位进行压力刺激,每天3~4次。
功用:疏经通络,行气通窍。适应症:用于鼻炎及耳鸣耳聋的治疗。
3.介绍本专业的医学小故事
止血良药仙鹤草
传说有两秀才上京赶考,途中一人突发鼻衄,流血不止,同伴为其用尽一切紧急止血方法,均未奏效。正在束手无策之时,一只仙鹤从天上飞过,两人遂向仙鹤求救,仙鹤将口中衔着的小草丢下,流鼻血的秀才将其放入口中咀嚼,吞咽药汁,不多时鼻血止住了。为了纪念仙鹤的帮助,遂将此草药命名为仙鹤草。
仙鹤草又名龙牙草、脱力草、泻痢草,味辛涩,性微温,无毒,入肺、肝、脾经,具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的作用。临床常用治内、外、妇科各类出血、赤白痢疾、劳伤脱力及痈肿等。因其药性平和,故寒热虚实多种证型均可配伍使用。
二、病区
(一)走廊(图略)
1.科室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始建于1961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中医耳鼻喉专科之一,经过何鸣教授、谭祖辉教授、薛宗义教授等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发展起来。专科现有门诊8个,病区3个,床位共60张,开设慢喉瘖(慢性喉炎)、鼻渊(鼻炎鼻窦炎)、耳鸣耳聋、鼻咽癌等四个专科,配备听功能、喉功能、内窥镜检查室各1个。专科在建设中,始终强调“中医特色明显,内外结合”,目前主要的优势病种有慢喉瘖(慢性喉炎)、鼻渊(鼻窦炎)、耳鸣耳聋(神经性耳聋)、鼻咽癌等,开展耳周穴位注射与针灸、中药沐足、中药液鼻腔冲洗、中药雾化喷鼻喷喉、中药电离子导入等特色治疗20多项,拥有专科制剂22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深受患者欢迎。
网址:http://www.gdhtcm.com
联系电话:020-81887233
2.优势病种与中医特色疗法
慢喉瘖(慢性喉炎)
慢喉瘖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疾病,易复发,病程长,可癌变,其治疗比较棘手。我科传承总结了传统的中医理论,结合干祖望等名中医的经验,基于临床实践,认为“痰瘀”可能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提出“痰瘀致瘖”的理论,指导慢喉瘖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对于早期或较轻的患者,采用化痰祛瘀开音的方法辨证治疗,配合口服金喉片、金喉雾化剂喷喉、丹参喉电离子导入等综合治疗;而对于适宜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活血祛瘀,化痰开音的方法,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促进嗓音康复,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该研究已通过广东省科技厅成果鉴定。
鼻渊(鼻窦炎)
鼻渊也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病程长,缠绵难愈。我们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专科的积累,提出“升清降浊法”治疗鼻渊。肺经风热型和胆腑郁热型建议以内服药为主,配合外治,如药物滴鼻、雾化喷鼻和鼻腔鼻窦的中药冲洗(灌洗),可明显缓解和消除症状。并发鼻息肉需要手术者,在围手术期的治疗中,中医综合治疗及多种特色治疗(超声波雾化喷鼻,中药冲洗灌鼻)丰富了鼻窦炎治疗手段,缩短了疗程,对防止其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3.中医耳鼻喉病历史渊源
早在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关于耳鼻 咽喉疾病的记载。如疾耳(耳病)、疾自(鼻病)、疾口(口病)、疾言(言语音声疾病)、疾齿(牙齿疾病)、疾舌(舌病),贞旨自病(贞,意为占卜;旨,指意义、用意、含义;自,指鼻。贞旨自病的含义是,占卜的意义为患有鼻病)、贞病耳、贞疾口等有关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记载。
《黄帝内经》对耳鼻咽喉科从解剖、生理、病理及治疗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提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对耳鸣的病机,《内经》分别提出了阳盛气逆、脾胃虚弱、上气不足、气血瘀阻、阴精不足、髓海空虚、肝胆风火上扰等。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其中对某些耳鼻咽喉病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治疗咽喉病的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等。特别是对梅核气的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所创半夏厚朴汤至今仍在临床运用。
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中对耳鸣、耳聋、喉痹、声瘖等疾病的辨证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书中的耳膜按摩法“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耳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捺之数次,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
清代医家张宗良所著为较早的喉科专著,首次记载了喉枪的运用。
医家郑梅间所著《重楼玉鈅》分为上、下两卷,上卷首论咽喉的解剖、生理、及喉病的诊治要则,次论“喉风三十六症”,其中包括有咽、喉、口腔、中耳乳突的急性疾患等。每症详论证候,次述治疗。治疗多采用内、外兼治的方法,以收标本兼治之效。其中所创之“养阴清肺汤”至今仍常用不衰。下卷专论喉科疾病的针灸治疗。对于针灸治疗咽喉科疾患的原则、取穴、手法等有着详细的论述,是针灸治疗咽喉疾病的专篇之作,对于针灸治疗咽喉口腔疾患贡献甚大。针灸、内服药、吹药、噙化综合应用,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4. 养生保健
(1)鸣天鼓防治耳鸣耳聋
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横按在两侧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内功图说》
(2)健鼻通窍
双手鱼际互相摩擦发热后,按于鼻两侧,沿鼻根至迎香,上下往返摩擦发热。或者,两中指于鼻梁两边上下摩擦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止,每天早晚各一次。
(3)饮食保健
《医学心语》保生四要曰:“食饮非宜,疾病蜂起。外邪乘此,缠绵靡已,浸淫经络,凝塞腠理,变症百端,不可胜纪”。因此,合理饮食,就宜避忌,不仅有益于强身防病,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合理饮食,应因人、因病、因证而宜。但饮食规律,勿饥勿饱,定时定量则是其共同的原则。在病证方面,实热证者,食宜寒凉、清润,忌辛辣炙煿、燥热之品;虚热证者,食宜甘润,忌辛热燥干之品;虚寒证者,食宜温热,忌生冷肥甘之品等。
(4)精神保健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消除不良精神、情志因素的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思想修养,心胸开阔,乐观开朗,使七情调和,喜怒有节,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真正做到“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恬惔虚无”、“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则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二)护士站(图略)
耳鸣耳聋的养生保健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及咖啡、浓茶、烟酒等;可用丹参、川芎、田七等作为药膳(如田七煲鸡)或以丹参、田七磨成粉冲服等。
2.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爽,勿掏耳;洗头、沐浴时用干棉球堵塞外耳道口,防止污水进入耳内;若污水流入耳内应及时擦干。
3.不要滥用有耳毒性或肾损害的药物。
4.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做鼻部、耳部按摩、气功、太极拳等,暂停跳水等运动。
5.注意保暖,避风寒,防外感,避免雨淋、暴晒;积极治疗鼻部、眼部、耳部疾病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休息,避免工作过度紧张及情绪激动,不要熬夜。
6.避免到人群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环境噪音太大可佩戴隔音耳塞或耳罩,避免噪音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