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脆弱,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传统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能否使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将关系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现,关系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解决。因此,科技扶贫工作应当以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为重点,在投资少、见效快、受益面大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上下功夫。
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选择不同地域建设一批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加速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幅度提高种养业单产和改善品质。特别是要通过科技进步,使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粮食自给率和商品率。
要重视引进和开发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技术,努力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贫困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为贫困地区今后的经济腾飞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展乡镇企业,是提高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切实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高资源损耗、高环境代价项目。要利用科学技术引导企业挖掘现有生产潜力、支持资源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发展技工农贸一体化经营体制等。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委每年将向贫困地区推荐200项以上的先进实用技术,并通过相关的科技、经济计划予以支持,力争到本世纪末科学技术对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大多数贫困农户每年通过科技扶贫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三、振兴贫困地区传统支柱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
近年来,许多贫困地区建立了一批以资源为依托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支柱产业仍然存在布局分散、技术水平落后、产品档次低等问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出现弱化甚至滑坡的现象,这是造成“返贫”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运用科学技术改造和振兴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当前科技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
要按照科学的规划调整传统产业布局,实现递次的产业分工与联合,提高产业规模效益。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针对产业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要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并且重视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力争开发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贫困地区的自身条件和经济区位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一些新兴产业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培育新兴产业必须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使新兴产业建立在较高的技术起点上,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