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专栏15:重点装备制造业布局

发电、输变电成套装备:建设重庆、西安、德阳、成都、自贡、宜宾、昌吉、银川、南宁、西宁等重大电力装备生产基地。

大型机械及轨道交通装备:建设包头、柳州、重庆、西安、宝鸡、天水、石嘴山、昆明、贵阳、泸州、资阳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及配套生产基地。

石化成套装备:建设德阳、兰州、宝鸡、西安、榆林、克拉玛依等石油化工设备及石油钻探设备生产基地。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建设重庆、成都、西安、柳州、包头、乌鲁木齐等汽车产业基地。

数控机床:建设重庆、银川、西安、宝鸡、成都、天水、昆明、贵阳、西宁等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基地。

航空航天:建设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成都、贵阳、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和重庆两江新区国防军工专用制造装备基地;建设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第二十八节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比较优势突出的高技术产业链、集聚区和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和光伏发电应用,开发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建设大型风电装备、光伏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节能环保产业要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的技术、装备及产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产业化,推进城市矿产、再制造产业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生物产业要重点开发数字医用设备、生物医用材料与人工组织器官等核心技术和系列产品,推进基因治疗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和特色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产业化。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元器件、电子材料、多语言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平板显示、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要重点开发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等。

专栏16: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新能源:建设乌鲁木齐、酒泉、重庆、成都、德阳、包头、西安、银川、昆明、六盘水等地风电装备、光伏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开发2.5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建设云南、广西等生物质能源研发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建设重庆两江新区、成都、柳州新能源汽车基地和西安比亚迪汽车产业园。

节能环保:建设重庆、成都、宝鸡等环保安全成套装备生产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重庆、成都、绵阳、西安、昆明、天水、贵阳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生物:建设重庆、成都、兰州、西安、杨凌、贵阳、昆明、通辽、桂林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新材料:建设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陕西钨钼钛锆稀有金属材料、超导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甘肃镍及镍钴合金材料,宁夏钽铌铍和光伏材料,重庆铝镁轻合金材料,四川光伏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贵州钛及钛合金材料,云南稀贵金属材料及催化材料产业基地。

第二十九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壮大地方金融机构规模实力。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现代运输方式和第三方物流,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全国性、区域性和沿边口岸物流中心。大力推进县城超市和配送中心、乡镇和村连锁农家店以及邮政三农服务站等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工程设计、服务外包和家政、养老、健身及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依托丰富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发展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富有西部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旅游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促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营市场化。重点培育一批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批国内著名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完善景点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陈列布展水平。大力发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和会展等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

第三十节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按照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生态环保、集中布局的原则,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支持东部地区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与西部地区企业建立长期的合资合作关系。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建设,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继续做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鼓励东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支持对口支援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支持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后续产业,实现转型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适当扩区调位,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严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关,防止落后和过剩产能向西部地区转移。

第七章 美好新农村


  加大农业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有西部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第三十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基本口粮田,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量稳步提高。强化农业补贴和主产区投入,建设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布局,促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蚕茧、烟草、花卉等作物标准化生产。全面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稳定生猪生产,保护生猪养殖积极性,保障市场供应。发挥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甘肃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高效节水示范工程作用,推进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专栏17:农业产业提升促进工程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加强水利设施、基本农田、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体系等建设,将四川、内蒙古、云南、陕西、广西等省区164个产粮大县建设成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工程:实施名优品牌推进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在西南丘陵山地及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因地制宜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实行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形成多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现代种业工程:重点在甘肃、四川建设国家级制种基地,在种子生产优势区建设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畜禽水产品种资源场及良种场,建设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发挥陕西关中、四川盆地、黔南低热河谷、宁蒙沿黄灌区、河西走廊、青海东部农业区等地区气候和资源优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科技优势,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强县,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节水灌溉工程:加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建设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甘肃中东部、宁夏中部干旱带、阴山北麓等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示范基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推广旱作节水技术,适当发展设施种植业,力争亩均节水达到80立方米以上。

“五小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小塘坝、小水窖(池、柜)、小堰闸、小泵站和小渠道工程建设,启动实施西南五省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

第三十二节 振兴牧业经济


  加大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牧民收入水平。稳步开展牧区水利试点,建设一批节水灌溉饲草示范基地。加快转变牧业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布局,推进传统放牧向舍饲、半舍饲和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在内蒙古东部、新疆伊犁和阿勒泰等草原水土条件较好地区,积极推行划区轮牧,发展规模化、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在青藏高原东部、内蒙古中部、新疆天山南北坡、黄土高原等地区适度发展草原畜牧业,在贵州、云南稳步发展草地畜牧业。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快推进草原承包到户和基本草原划定。加大沙化草地和黑土滩治理力度,加强鼠虫害生物防治。

专栏18:牧区重点工程

牧区水利:在水土条件较好牧区,因地制宜建设小型水利设施和饲草基地。

牧业支撑保障:加快畜牧良种和牧草良种基地建设,有效防治草原鼠虫害和毒害草,加强草原防火工程建设。

牧区畜牧业转型示范:启动实施内蒙古及周边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新疆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支持肉牛(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场)等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

牧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新疆、青海、西藏、宁夏、四川、云南畜产品加工业,重点支持内蒙古、新疆、宁夏形成千万吨鲜奶、百万吨肉类和万吨羊绒生产加工能力。

游牧民定居:加快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7省区的游牧民定居房、牲畜棚圈(暖棚)、饲草基地、贮草棚、青稞基地建设,争取到2015年未定居的游牧民全部实现定居。

第三十三节 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