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升
文化共享工程已初步构建了层次分明、互联互通、多种方式并用的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6级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截至2011年底,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覆盖率达100%),2840个县级支中心(覆盖率达99%),28595个乡镇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83%),60.2万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99%),部分省(区、市)村级覆盖范围已经延伸到自然村。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9个省(区、市)完成县级支中心全覆盖和“村村通”目标。
山西省采用IPTV服务模式,将全省农村基层服务点全部建成拓展型站点,实现全覆盖。黑龙江省建成了覆盖全省农垦系统的四级服务网点723个。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走进企业活动成效显著,目前走进万余家企业。江西省与电信部门合作,在全省的乡镇基层服务点共建“信息田园”服务模式,免费提供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结合“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建立的网络直播系统和视频资源分发系统,传播文化共享工程信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服地广人稀的不利条件,实现县(市、区)、乡、村等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的全覆盖。
(三)资源建设扎实推进,特色资源亮点纷呈
各地加大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力度,2011年全年资源建设总量达28.4TB,为历年最高,其中,国家中心7TB、地方21.4TB。截至2011年底,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总量累计达到136.4TB,包括艺术欣赏、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知识讲座、少儿动漫等视频类资源34809部(场)、21964小时,少数民族语言资源1956小时。在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各地深入挖掘、整合、制作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文化内涵的优秀资源,共建成207个地方特色专题资源库,成为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品牌和亮点。山西省建成了风雅颂地方资源多媒体等数据库。吉林省建设了《吉林二人转专题数据库》等。安徽省立足“徽风皖韵”的特色,先后完成了《徽州建筑》等6部大型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制作任务。福建省已初步建成闽南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湖北省完成了《辛亥革命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努力将该库打造成全国红色数据库的精品。湖南省初步建成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湖南近代名人资源库、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西藏自治区建成了集视频、文字、图片、音频、网页包等形式的《藏族传统八大藏戏资源库》和《西藏舞蹈资源库》。
(四)技术平台不断完善,资源传输更加快捷、稳定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