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4:产业集群提升重点工程
1.推动产业转移。建设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推动有条件的轻工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等落后产能向中西部转移。
2.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加强对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规划编制、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发挥其在产品开发、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全面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轻工产业集群。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五金、皮革、家电、家具、玩具、日用陶瓷、照明电器等发展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区,建立和完善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1.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
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认证等手段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对家电等产品建立通用能效标准及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推进家电、照明电器等产品生态设计,建立健全能源、资源消耗标准。加快推进造纸、发酵、制糖等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家电、皮革涂料、日用化学制品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鼓励企业使用含有低挥发性溶剂的原辅材料,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推动浓缩型洗涤剂等低碳、节能、减排产品的生产,促进轻工行业绿色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制定和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提升我国节能减排测控技术和手段,增强在线实时监测能力,形成有效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专栏5: 节能减排工程
1.塑料制品。泡沫塑料生产进行无氟技术改造,废塑料改性及综合利用技术改造。
2.造纸。化学制浆采用深度脱木素、低能耗快速置换蒸煮或连续蒸煮、封闭筛选、无元素氯漂白和全无氯漂白技术。化机浆采用蒸汽回收技术。废纸制浆采用干法筛选、高效废纸碎解技术。采用节能型打浆技术。纸机压榨部采用宽压区压榨、复合压榨、靴型压榨等技术,干燥部采用多段通气及热泵完善干燥系统热回收技术。采用锅炉改造、厌氧沼气资源化利用、高效碱回收技术,实施热电联产等。
3.皮革。重点示范制革和毛皮加工主要工序废水循环使用集成技术、制革废毛和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推广皮革行业高吸收铬鞣、铬鞣废液循环利用及含铬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无硫(低硫)少灰保毛脱毛技术、制革无氨少氨脱灰软化技术、制革无盐浸酸技术、皮革和毛皮加工废水厌氧和好氧处理技术等。
4.五金制品。加快燃气具聚能燃烧等技术在燃气灶具行业的推广应用。
5.电池。重点推广电池行业胶体电解质铅蓄电池技术、铅蓄电池内化成工艺技术、铅蓄电池无镉化技术、卷绕式密封铅蓄电池技术与装备、扩展式(拉网式、冲孔式)连铸连轧式铅蓄电池板栅制造工艺技术与装备、扣式碱性锌锰电池无汞化技术、锌锰电池无汞无镉减铅技术和废旧铅蓄电池规模化无害化再生利用技术等。
6.照明。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逐步淘汰白炽灯,引导全社会实现照明节能。在荧光灯行业推广固汞替代液汞技术,推广低汞长寿命节能灯。
7.日用玻璃。重点推广节能环保型玻璃熔窑(含全电熔、电助熔、全氧燃烧技术等),提高碎玻璃的加工质量和利用比例。利用余热和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提高玻璃熔化质量,提高窑炉周期熔化率,降低玻璃熔化能耗。
8.制盐。加快盐硝联产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推广分效预热、热电联产等节能技术。
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废旧产品回收
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和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大力提高废水、污水处理回用率。在造纸、制革等行业采用清污分流、闭路循环、一水多用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施节水技术改造,组织轻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成套装置技术设备的研发。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余热余压实施综合利用处理。加强塑料、皮革、造纸等行业生产过程中边角料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化。推广利用钾盐生产剩余物制作鲜皮处理剂技术。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皮革废弃物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规模化增值利用。提高废旧家电等产品的回收利用水平。加大废旧铅蓄电池等含重金属产品的回收处理力度。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继续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一步加大造纸、皮革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研究制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研究提出铅蓄电池等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的行业落后产能的界定标准,包括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等,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坚决采取经济、法律、政策手段予以淘汰。统筹考虑新建、改造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完善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债务偿还、改造转产等问题。
(八)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1.创新“两化”融合推进机制
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轻工业的力度,支持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销管理、物流配送、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实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在造纸、家电等行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树立一批“两化” 融合典型示范企业,开展经验交流。建立健全轻工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行业信息化支撑体系。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区域信息化服务水平。
2.加快重点行业“两化”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