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化应用。 完善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及应用示范工作;优先推广市场应用前景好、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成果;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建立促进成果转让的激励体制;积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参与的有产业化前景的研发项目;积极推进粮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对成熟的技术成果扩大试点示范,促进高新技术示范连线、连片、连区的产业化集成应用。
4、加强粮食基础性工作,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院所开发专项及国家科技计划,有计划、有步骤、扎实稳定地推进粮食基础研究工作,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粮食基本分子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研究和粮食生态内在品质基础数据研究。支持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地方粮食科研院所在区域粮食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5、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粮食科学普及工作。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发展创新文化,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鼓励自主探索、提倡学术争鸣,维护科研道德。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主食营养安全、农户储粮减损等组织开展社会科普工作,激励科研人员、学生、教师、企业参与科普活动,积极开展粮食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
(三)实施粮食科技工程
1、基于物联网的粮食宏观调控关键技术与设备创制
结合粮食系统的特点,运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仿真技术,通过粮食智能化收储、储粮生态调控、智能化监控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实现粮仓粮食霉菌、害虫的预测预警和粮库信息的追踪与评估,提高粮库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能力,保证粮食产后绿色储藏和安全管理。
2、节能增效绿色储粮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不同储粮生态区域节能储藏技术研究,开展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在储藏领域的应用研发,新型高效节能干燥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展粮食储运能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示范。利用现代传热传质技术、能源优化利用技术、组合干燥技术、数字化设计分析技术和先进制造、信息化和智能测控方法,解决粮食储藏、干燥的节能减损问题、粮食物流减损及加工节能问题。开展粮食品质与安全生态因子变化临界检测控制技术与装备研发,生物技术在储粮过程的应用研究等。通过粮食高效节能干燥、储藏节能减排、生物技术应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系统和装备,形成技术示范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