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突出宗旨,精心组织
各地、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竞赛的群众性和导向性,精心组织安排好本地、本校“挑战杯”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不断扩大竞赛活动的群众基础。各参赛高校应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和物质技术支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履行申报手续。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要组织好本地区的竞赛,并认真组织好本地申报作品的评审,严格按照全国组委会的有关要求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解放军所属院校的参赛事宜,可由学校所在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有条件的省(区、市)和大学可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对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使学生的科技成果与市场紧密结合。
3.建章立制,夯实基础
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制定配套政策,把“挑战杯”竞赛成果的转化和对学生的激励制度化;要建立团委直属的专门组织或社团,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学术科技活动经常性开展。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社会上和高校中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要在校园中努力营造创新文化,为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要广泛宣传竞赛中产生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勇于创新。要广泛开展各级各类科普和科技创新创造活动,在高校校园中形成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联系地址: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51;
联系电话:(010)85212289、85212282(传真);
联 系 人:张健为、张向群、徐伟。
附件:1.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领导小组名单
2.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数额分配方案
3.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实施计划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全国学联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07年5月28日
附件1:
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领导小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