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4.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城镇闲散用地整合,科学开展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有序开发,充分利用城镇地上地下空间。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从严制定和执行节约用地指标标准,创新节地机制和技术,探索土地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探索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5.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大力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全面落实污染者付费原则,改革排污费征收方式,提高征缴率。改革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适度提高垃圾处理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完善污水处理费制度,合理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和征缴率。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市场化运营。
  6.探索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结合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大伙房水库、浑江水库、汤河水库等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加强矿山资源再利用,提高植被覆盖度。
  7.健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治理机制。编制实施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建设、利用区域重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及西北部土地沙化趋势。加强辽河、浑河、太子河环境污染防治和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强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总量监管,争取将辽河保护区治理及生态恢复列为国家级试点,加强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物防治工作,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推进在抚顺、阜新开展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试点。多形式开辟资金渠道,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加强环境质量联合监控,实现区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监测一体化。建立沈阳经济区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
  (五)创新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
  按照资本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有机统一的要求,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增强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为立足点,加快建立并完善统一、规范、活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1.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健全覆盖城乡的区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和资源枯竭城市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推进诚信体系和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为目标,建立政府购买职业培训服务的机制,建立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制度,探索实行对职业培训服务企业进行直接补贴的有效办法。依托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到2020年依托现有资源建成30~50 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年培养5 万人、培训10 万人次高质量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发展目标。加大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农村职业培训服务,重点支持建成40~50 所面向农村地区的多功能县级职教中心,组织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
  2.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规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养、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加强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增加财政对人才开发的投入,健全人才投入增长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鼓励高等学校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培养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急需的专门人才。
  3.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健全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破除影响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实现人才资质互认。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