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1655号――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6
  品种名称:汕优06
  选育单位: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珍汕97A×ZF0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2.6天,比对照Ⅱ优 838短 1.6天。株型适中,株高117.1厘米,穗长22.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2万穗,每穗总粒数163.3粒,结实率81.3% ,千粒重27.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61.6% ,长宽比 2.2,垩白粒率 80% ,垩白度19.8% ,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4% 。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3.8千克,比对照Ⅱ优 838增产 3.7%(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76.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8% ,增产点比率64.3%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3% 。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合理密植,栽插规格16.7厘米×26厘米或 13.3厘米×30厘米,中上等肥力田块每亩栽插1.6万 -1.8万穴,6万 -6.7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一般基肥和分蘖肥占80% 以上,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水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灌勤灌,中后期干干湿湿,不宜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7
  品种名称:Ⅱ优508
  选育单位:宿州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Ⅱ-32A×宿恢2058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2天,比对照Ⅱ优 838长 2.0天。株高123.5厘米,穗长22.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每穗总粒数184.6粒,结实率84.8% ,千粒重26.7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8% ,长宽比2.1,垩白粒率 53% ,垩白度 13.7% ,胶稠度 5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5% 。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89.2千克,比对照Ⅱ优 838增产 2.9%(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95.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1% ,增产点比率89.3%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4% 。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内适时移栽,栽插规格13.3厘米×23.3厘米或13.3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1-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大田每亩施纯氮15千克,其中70% 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15% 作穗肥,缺钾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湿润促分蘖,及时搁田,做到早够早搁田,分次搁田,轻搁为主;收获前5-7天断水,切忌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8
  品种名称:淦两优602
  选育单位: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安湘 S×淦恢3号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1天,比对照金优 207长 3.9天。株高106.7厘米,穗长23.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76.5% ,千粒重24.8克。株型适中,叶色浓绿,两段灌浆明显。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5% ,长宽比 3.0,垩白粒率 19% ,垩白度 4.2% ,胶稠度 4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3% 。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6.1千克,比对照金优 207增产 3.8%(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489.5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7.8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2% ,增产点比率84.7%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1.6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6% 。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1.5千克,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合理密植,一般栽插规格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每亩栽插8万 -10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以有机肥和基肥为主,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孕穗保花肥。水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轻搁控苗,后期干湿交替灌溉,防止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
  虫、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9
  品种名称:两优6206
  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丰6S×R20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9天,比对照金优 207长 0.5天。株高108.5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每穗总粒数163.9粒,结实率81.3% ,千粒重23.7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稃尖无色,无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9级;白叶枯病 7级;褐飞虱 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67.1% ,长宽比3.1,垩白粒率24% ,垩白度4.9% ,胶稠度6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5.5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2.4%(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21.7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6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0.9% ,增产点比率95.8%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8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0.3% 。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采取旱育秧或湿润育秧,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合理密植,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规格16.7厘米×20厘米,每亩栽插足2万穴,肥力偏低田块适当增加密度。3.肥水管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施用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水分管理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的方式。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以及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20
  品种名称:H 优518
  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H28A×51084
  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9天,比对照金优 207短 0.5天。株高96.2厘米,穗长22.3厘米,穗顶部分籽粒有芒,每亩有效穗数24.1万穗,每穗总粒数 113.6粒,结实率 80.7% ,千粒重 25.8克。株型适中,叶片挺直,稃尖无色。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 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2% ,长宽比3.5,垩白粒率25% ,垩白度5.0% ,胶稠度5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6.8千克,比对照金优 207增产 8.3%(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02.4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6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8% ,增产点比率78.4%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4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2.2% 。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千克,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内,合理密植,栽插规格16.7厘米×20厘米,每亩栽插2万穴、8万基本苗左右。3.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酌施穗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浅插,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多次露田,够苗晒田,后期干湿交替,不宜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以及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21
  品种名称:天优湘99
  选育单位: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A×湘恢199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3天,比对照汕优46长0.8天。株高104.6厘米,穗长21.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2万穗,每穗总粒数136.9粒,结实率 78.7% ,千粒重 27.9克。株型适中,稃尖有色,穗顶短芒。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中等。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5% ,长宽比2.9,垩白粒率24% ,垩白度4.5% ,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1%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43.7千克,比对照汕优 46增产 10.6%(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98.0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7.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8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8.9% ,增产点比率87.5%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5.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13.1% 。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内,栽插规格20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每亩施复合肥1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5-7天每亩施尿素6千克作追肥,移栽后 15天每亩再追施复合肥 12千克、尿素 3千克;幼穗分化期施氯化钾10千克,氮肥酌施或不施。水分管理注意后期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桂中和桂北稻作区、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22
  品种名称:天优2168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 A×广恢2168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8天,比对照汕优46长1.3天。株高111.1厘米,穗长22.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6万穗,每穗总粒数145.8粒,结实率76.0% ,千粒重29.9克。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抗倒性一般。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弱。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52.2% ,长宽比3.1,垩白粒率20% ,垩白度4.2% ,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34.4千克,比对照汕优 46增产 8.7%(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85.1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4.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7千克,比对照汕优46增产6.5% ,增产点比率83.3%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3.4千克,与对照汕优46相当。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 30天内,合理密植,栽插密度以16.7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可参照汕优 46。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桂中和桂北稻作区、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23
  品种名称:95优161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95122A×晚161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6.9天,比对照常优1号短1.0天。株高106.5厘米,穗长18.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0万穗,每穗总粒数164.0粒,结实率83.0% ,千粒重25.5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直立穗。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 7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5级。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7% ,长宽比1.9,垩白粒率17% ,垩白度2.6% ,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 ,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4.3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减产1.9%(不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55.3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减产0.9%(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8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减产1.4% ,增产点比率45.0%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3千克,比对照常优1号减产1.6% 。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1.5千克,适期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适时移栽,合理密植,行株距 25厘米×13厘米,每穴栽插 2-3棵带蘖种子苗。3.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5-18千克,肥料运筹上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施肥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水分管理上前期浅水勤灌,中期干干湿湿,后期湿润灌溉。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苏南、湖北沿江、安徽沿江的稻瘟病轻发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24
  品种名称:秀水123
  选育单位:浙江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HK21/R9941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