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业所消耗的成品油占全国成品油消耗总量的30%左右,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建设低碳道路运输体系,不仅要继续在全行业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深度挖掘节能减排的潜力,还应结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要求,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运用,倡导理性的运输消费。要把低碳发展作为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新起点、两型行业建设的新抓手、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三、“十二五”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为主线,立足理念、政策、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全面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构建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绿色环保、规范诚信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专栏2: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重点
现代道路运输业是指在经济社会对道路运输需求全面提升的背景下,以理念、政策、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全面创新为手段,通过对传统道路运输业的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运输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将重点以“五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发展:
--城乡客运一体化:以推进基本出行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形成相互衔接、布局合理、通畅有序、经济可靠的城乡客运发展格局,促进道路客运资源在区域、城乡间以及综合运输体系内的统筹合理配置;
--货运组织集约化:以推进道路货运业与物流业的融合为重点,加快形成组织方式先进、服务功能拓展、产业链条延伸、集约程度和产品附加值高的道路货运发展模式;
--管理服务精细化:按照个性化、高端化、优质化的要求,全面提升道路运输服务的质量;推动安全管理精细化,促进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人性化;
--依托载体信息化:通过在全行业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行业管理、运输企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发展方式低碳化:深化行业节能减排,降低行业发展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绿色发展。
|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举。既要保持道路运输生产能力的持续较快增长,满足“量”的基本需求,又要突出质量和安全,着力优化结构,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并举。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根据当前道路运输市场体系不尽完善的突出矛盾,注重政府在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生产发展与节能减排并举。在稳步扩大运能规模的同时,切实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增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自我发展与协同发展并举。既要不断促进道路运输业自身加快发展,又要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与良性互动,找准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着力点。
坚持全面创新与重点突破并举。既要立足全面创新,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更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组织一系列试点和示范,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确保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道路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法规政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新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可靠、更绿色的道路运输服务。
--更安全
全国基本建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危险品运输车辆、国际道路运输车辆、三类以上的班线和旅游客运车辆、应急保障车队车辆的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达到100%,重型载货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稳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源头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危险品安全检测仪配置率达到100%,货运源头治超体系基本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评估与考核体系全面建立。道路运输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3%,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事故得到遏制。覆盖全国的道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建成功能完备、信息互通的应急指挥平台和专兼结合、保障有力的应急运输保障队伍。
--更高效
道路运输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375亿人次、20800亿人公里、300亿吨、58400亿吨公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货运站场建成率分别达到50%、40%。中高级客车所占比重以及重型、专用、厢式货车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0%、25%、10%和25%。客运班车、营运货车实载率达到60%。牵引车与挂车比例达到1:2,甩挂运输完成的周转量在道路货运中的比重达到12%以上。
--更便捷
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城市郊区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到50%以上,50公里以内的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造率达到30%,与其他运输方式主动对接的道路客运网络全面形成,涵盖售票联网、联程售票等在内的出行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售票联网覆盖面达到100%。满足居民个性化出行需求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覆盖面广、反应及时的维修救援网络以及区域性汽车租赁网络。
--更可靠
旅客班线运输发车正点率达到95%。满足现代物流需求的公路快速货运限时到达更有保障,平均货损货差率下降至5‰以下。构建完善的机动车维修质量监控和营运车辆技术管理体系,车辆维修返修率下降至3%以下。数据齐备、信息共享、标准规范的全国道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基本建成,行业诚信经营理念全面增强,客货运输、出租汽车、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更绿色
道路运输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逐步提高道路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水平。与2005年相比,营运客车、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6%和12%,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1%。新能源车型、节能环保车型得到进一步推广,营运客货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达标率100%。各项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节能驾驶培训全面普及。
专栏3:“十二五”时期道路运输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
类别
|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属性
|
更安全
| 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
| 3%
| 约束性指标
|
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危险品安全检测仪配置率
| 79.6%
| 100%
| 约束性指标
|
更高效
| 客运量(亿人次)
| 305.3
| 375
| 预期性指标
|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 15020.8
| 20800
| 预期性指标
|
货运量(亿吨)
| 244.8
| 300
| 预期性指标
|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 43389.7
| 58400
| 预期性指标
|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场建成率
| -
| 50%
| 预期性指标
|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场建成率
| -
| 40%
| 预期性指标
|
客运班车实载率
| 47.5%①
| 60%
| 预期性指标
|
营运货车实载率
| 50%①
| 60%
| 预期性指标
|
甩挂运输拖挂比
| 1:1.2
| 1:2
| 预期性指标
|
营运客车中、高级客车所占比重
| 27.7%②
| 40%
| 预期性指标
|
重型货车所占比重
| 21.56%
| 25%
| 预期性指标
|
专用货车所占比重
| 5.12%
| 10%
| 预期性指标
|
厢式货车所占比重
| 19.09%
| 25%
| 预期性指标
|
更便捷
| 乡镇通班车率
| 98.06%
| 100%
| 约束性指标
|
建制村通班车率
| 90.11%
| 92%
| 约束性指标
|
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售票联网开通率
| -
| 100%
| 预期性指标
|
维修救援平均到达时间(50公里以内)
| -
| 1小时
| 预期性指标
|
更可靠
| 质量信誉考核AA及以上企业所占比重
| -
| 90%
| 预期性指标
|
运输服务满意率
| -
| 90%
| 预期性指标
|
旅客班线运输发车正点率
| -
| 95%
| 预期性指标
|
货损货差率
|
| 5‰
| 预期性指标
|
车辆维修返修率
| -
| 3%
| 预期性指标
|
更绿色
| 营运客货车辆燃料消耗限值达标率
| -
| 100%
| 约束性指标
|
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低(与2005年相比)
| -
| 6%
| 约束性指标
|
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低(与2005年相比)
| -
| 12%
| 约束性指标
|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与2005年相比)
| -
| 11%
| 约束性指标
|
①为2008年数据。②为2009年数据。
说明:依据规划实施的主体不同,指标划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两类:
(1)预期性指标。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利用政策引导,期望市场所能实现的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通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2)约束性指标。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责任的指标。涉及公共服务和公众利益领域,如安全、环保、诚信服务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手段,确保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