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
(1996年10月23日)
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负责同志,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确保如期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后,扶贫攻坚力度加大,贫困人口逐步减少。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6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百分之二十六下降到百分之五点四。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有新的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少,但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难度却越来越大,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攻坚阶段。第一,在目前剩下的贫困人口中,有一半左右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00元,离温饱线还有较大差距。第二,现在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边疆地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这些地区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生态环境很差,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第三,从现在起每年解决温饱的人数必须比前几年增加一倍多,不然就会有相当数量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要留到下个世纪去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就会落空。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广大贫困群众的强烈愿望,是贯彻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客观要求,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实现了这一目标,世世代代困扰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从此就解决了。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也是对全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确保如期完成。
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尽管难度很大,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有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可以更多地增加扶贫投入,帮助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三是全社会扶贫济困的热情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为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四是经过十几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已经有所改善,有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路子。夺取扶贫攻坚的胜利,关键在决心,在工作,在落实。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全力以赴,艰苦努力,在本世纪末实现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