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转发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一、认真分析“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产生的原因

  世纪之交和“十五”期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改革也有很大突破,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与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都有很大变化。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不到50%、20%和3%。现在,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以内,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3%和21%。又如,我国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4.5年左右提高到2004年的近8.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多;总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的近6800万人。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照理说,我国教育规模比原来大得多,上学不该难。比如,上大学,过去是几个考生中录取一个,现在则是不到两个考生就能录取一个。为什么仍然感觉“上学难、上学贵”呢?我们应对各级各类教育“难”在哪里、“贵”在何处,进行深入分析,正确认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部分低收入家庭或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上学贵”。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较低,即使是子女上学每年交几百元钱,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都很困难。过去,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中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维持运转实际上主要靠向学生收取杂费。据统计,2004年全国农村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的县分别有289个、295个,低于10元的县分别有339个、249个。而近年来学校实际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加上西部农村地区初中的部分学生需要寄宿,学生的就学费用增长较快。根据各地制定的“一费制”标准,全国农村小学生均杂费和课本费为每年300元左右,农村初中达到400元左右。有的家庭有几个孩子同时上学,负担就更为沉重。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贫困生资助体系,但因贫失学、辍学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二是大量择校造成“上学难、上学贵”。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较为突出。总体上说,城市职工的收入比农民高,正常的学杂费是负担得起的。但是,由于现在“择校风”愈演愈烈,择校比例越来越高,高额的择校费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