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认识和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
《规划》要以全面推动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为根本目的,认识和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处理好创模规划与具体创建工作的关系,以创模为载体,以创模规划为行动纲领,做到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科学实施;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充分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发动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公众共同参与;处理好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发挥环保部门综合协调和技术支撑作用;处理好创模与日常工作的关系,集中精力解决好重点、难点和热点环境问题;处理好创模与城考工作的关系,确保城市城考成绩省内名列前茅;处理好城市城区、市辖区与全市域的关系,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处理好下游城市环境改善与上游城市环境安全保障的关系,做好污染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等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和应急执法联动;处理好创模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关系,统筹做好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处理好创模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关系,两者环境指标要求相同,创模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
(三)《规划》编制要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将创模考核指标通盘考虑,增强针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按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体现阶段性和可行性;要科学设计符合城市特点和现实差距的工作任务,突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努力提升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服务水平,改善影响民生的难点问题。
二、《规划》各章节编制技术要求与说明?
1. 创模基础分析
“《规划》各章节编制技术要求和说明”中内容是对编制单位提出的应注意的工作要求、应达到的目标、应达到的效果以及应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等,并非规划文本本身,编制过程中不得照搬“《规划》各章节编制技术要求和说明”中内容。
1.1城市发展定位
阐述城市性质、类型和发展定位,分析创模对城市及所在区域、流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2自然地理状况概述
描述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1.3社会经济状况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社会发展状况,包括人口、教育、民族、文化等。
分析城市建设发展状况,包括城镇化水平、城镇体系结构、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
分析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资源能源供给与利用状况。
识别主要污染来源。
1.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分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基本特征和演变趋势。
1.5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评价
分析城市近几年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情况。
分析除环境基础设施以外城市各要素和领域污染防治情况,强化分析工业污染防治情况,分析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达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