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全国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法律六进”活动,是“五五”普法的一项重要创新。2006年,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下发通知,精心部署,制定实施细则,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开展。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加强考核和监督,确保“法律六进”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坚持法制培训、考试、法制讲座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机关学法用法活动,加强机关学法用法工作考核,提高各级机关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农户”活动,大力开展“农村法律明白人”、“法制宣传员”培训,广泛利用农村广播站及农民夜校宣传法律知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法律进社区”。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志愿者作用,整合社区内资源,推进社区普法广场、法制公园、法制长廊、法制宣传电子显示屏建设,开展针对社区青少年、下岗职工、闲散人员、回归人员、流动人员、安置帮教对象、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法制教育,服务社区群众,提高社区依法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要求,加强课堂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载体,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法制教育,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园地建设,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深入推进“法律进企业”。充分利用职工学校、宣传园地、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辅导、法制讲座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员工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管理。深入推进“法律进单位”。发挥各单位自身优势,利用公示牌、宣传册、触摸屏、开放日等形式,积极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公园、车站、机场、港口等窗口行业单位广泛设立法制宣传栏或法制宣传电子显示屏,使之成为法制宣传的窗口。“法律六进”活动丰富了普法内容,拓展了普法途径和方式,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了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深入基层,更好地服务群众。
(五)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活动不断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在认真总结各地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基础上,全国普法办下发通知,制定创建工作指导标准。各地结合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完善创建制度,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到2010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1个市(地、州、盟)、1856个县(市、区、旗)全面开展了法治创建活动。2010年12月,全国普法办评选表彰了首批266个法治县(市、区、旗)创建先进单位。基层依法治理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全面开展,各地积极建立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和目标考核体系,民政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分四批命名表彰了137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各地积极探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诚信守法企业”、“依法行政示范窗口”等创建活动,基层依法治理活动形式更加丰富。行业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各部门、各行业结合自身职能,围绕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积极开展各种依法治理专项活动。“五五”普法期间,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全国性专项整治活动130多次,开展执法检查活动170多次。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活动,提升了法制宣传教育效果,促进了法治政府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了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