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有关问题的通知(一)

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有关问题的通知
(林规发〔2011〕37号)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
  到2010年,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已经结束。按照加快构建“十大生态屏障”的总体部署,经研究,我局决定在全面总结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为了科学编制《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规划》编制的内容
  请参照《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见附件)。
  二、关于《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
  本次规划编制以省区市为单位,以县为单元,从下到上逐级编报规划;国家级规划和省级规划初稿完成后,从上到下征求意见;在进一步完善基础上,进行专家论证;最后按程序报批。
  三、关于《规划》编报的时间
  请各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在5月20日前以正式文件将规划有关材料(含电子版)一式7份上报我局。
  四、关于《规划》编制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生态脆弱、资源保护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地要充分认识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把规划编制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抓紧工作部署安排,明确责任分工,组织精干力量,落实规划编制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科学编制规划。在全面总结工程前期建设成效、深入分析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建设的需求出发,兼顾近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变化及相关灾害的发生特点等因素,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工程建设的目标、内容、规模和重点,科学论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处理好与其他工程规划的关系。处理好与其他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有关部门生态环境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的关系。特别是有关省区市要在工程布局、建设内容、建设任务等方面与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相互衔接,避免在地块上重复建设。
  (四)加强规划编制的信息沟通。各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不明事项要及时向我局规划编制组反映,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编制进程。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
  黄祥云 010-84238285
  电子信箱:huangxiangyun@sfa.gov.cn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
  王福祥 曾宪芷 010-84238518 84238517 84238587(传真)
  电子信箱:wangfuxiang@forestry.gov.cn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杨跃军、张国红 010-84238051 84238055
  地  址:北京市和平里东街18号
  邮政编码:100714
  特此通知。

  附件: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技术方案

  二〇一一年三月一日

  附件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二O一一年二月


  目 录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二)规划基本原则
  二、规划体系
  (一)国家层面规划
  (二)省级层面规划
  (三)县级层面规划
  三、规划范围、期限与目标
  (一)规划建设范围
  (二)规划期限和目标
  四、规划对象、分区、布局
  (一)规划对象
  (二)规划建设分区
  (三)规划建设布局
  五、建设内容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内容
  (二)建设重点
  六、规划技术要求
  (一)数据要求
  (二)前期工程成效评价
  (三)规划深度
  (四)投资标准
  (五)效益评价
  七、规划成果要求
  (一)规划文本要求
  (二)附表要求
  (三)图件编绘要求
  附:1.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省级规划编写提纲
  2.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省级规划表
  3.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县级规划表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技术方案

  2010年,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已经到期。2011年将开始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为扎实做好三期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我局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和建设“十大生态屏障”的要求,结合现阶段长江流域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技术方案,以统一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编制的规划思路和技术要求。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在巩固前期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区施策,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为主攻方向,以防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构筑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长江流域生态屏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防护林工程建设与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效衔接、协调一致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把生态建设与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紧密结合,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发展。
  3.坚持把实现“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目标作为防护林建设的主要任务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防护林发展地位,做到资源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举,在增加面积的同时,不断提高防护林蓄积。
  4.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经济、社会效益的兼顾原则。把防护林建设与经济林等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流域生态治理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相结合。
  5.坚持以全流域为整体,小流域为单元,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优化林地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分区突破,综合治理的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原则。
  7.坚持政府主导,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的原则。

二、规划体系


  为确保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宏观指导性,根据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三期规划采取以县为基本单元,以省为单位,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县级层面规划相结合的三级规划编制体系。
  (一)国家层面规划
  1.内容和要求:从宏观上,总体把握三期工程建设布局与任务,确保工程建设目标,满足国家及工程区对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要求。国家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1)确定三期工程建设范围。
  (2)明确三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总体规模,并将其分解到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
  (3)根据工程区的实际和建设需要,确定三期工程的主攻方向、建设重点及布局,明确三期工程建设目标及分阶段建设任务。
  (4)总体把握三期工程的投资标准和投资规模,制定建设资金筹措方案。
  2.方法和流程:国家层面规划采用上、下联动,自下而上的方法编制。由国家林业局成立规划编制组,制定三期工程规划技术方案,指导和规范省级层面规划和县级层面规划编制,并根据各省上报的规划文本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修改、论证,编制国家层面规划。
  (二)省级层面规划
  1.内容和要求:在国家层面规划技术方案的指导下,按照相关技术要求,组织编制完整的省级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规划,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1)明确省域内三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并将其分解落实到各工程县(市、区)。
  (2)在省域范围内把握三期工程的主攻方向、建设重点及布局,明确三期工程建设目标及分阶段建设任务。
  (3)在省域范围内把握三期工程的投资标准和投资规模,制定基本的资金筹措方案。
  2.方法和流程:省级层面规划采用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的方法进行编制。各省成立三期工程规划编制组,在系统分析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建设经验、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各省工程区生态建设需求,指导和规范县级层面规划,对各县(市、区、)上报的规划文本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形成统一的、可对接的省级层面规划,并报国家层面规划编制组,作为国家层面规划编制的基础文件。
  (三)县级层面规划
  1.内容和要求:县级层面规划主要采用图、表形式。确定县域范围内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工程布局。填报县域现状基础资料统计表和规划任务统计表,并将建设任务落实到乡镇。
  2.方法和流程:县级层面规划在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技术方案的指导下编制,为国家层面规划和省级层面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三、规划建设范围、建设期限与目标

  (一)规划建设范围
  在保持二期工程建设范围的基础上,通过与天然林资源保护、沿海防护林等工程有机衔接,对规划区域作小范围调整:因上海市的建设区域已列入沿海防护林,本规划不再重复规划;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布局,增加下游地区的福建省部分区域;继续在长江、淮河及钱塘江流域开展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建设。具体范围涉及青海、甘肃、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河南、山东、安徽、江西、福建、江苏、浙江17个省、146个地(市)、1023个县(市、区),其自然地理区域包括青藏高原东部、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川江干流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区、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大别山区、江南丘陵、鲁西山区及黄淮平原。具体建设范围详见表1。
  1.1 表1 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建设范表围

省(区、市)

市、地区

县(市、区)数

工程县(市、区)名称

17

146

1023

  

青海省

2

8

 

玉树州

5

玉树县、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

果洛州

3

班玛县、达日县、久治县

甘肃省

3

12

 

陇南市

9

武都区、成县、康县、文县、西和县、礼县、两当县、徽县、宕昌县

甘南州

1

舟曲县

天水市

2

麦积区、秦州区

西藏

自治区

1

3

 

昌都地区

3

江达县、贡觉县、芒康县

四川省

21

176

 

成都市

14

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

自贡市

6

自流井区、沿滩区、贡井区、大安区、荣县、富顺县

攀枝花市

5

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

7

龙马潭区、江阳区、纳溪区、泸县、叙永县、合江县、古蔺县

德阳市

6

旌阳区、罗江县、广汉市、中江县、绵竹市、什邡市

绵阳市

9

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江油市

广元市

7

朝天区、元坝区、利州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

遂宁市

5

安居区、船山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

内江市

5

市中区、东兴区、威远县、隆昌县、资中县

资阳市

4

雁江区、乐至县、安岳县、简阳市

南充市

9

嘉陵区、高坪区、顺庆区、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西充县、阆中市

宜宾市

10

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市

5

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

达州市

7

通川区、达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宣汉县、万源市

巴中市

4

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雅安市

8

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名山县

乐山市

11

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金口河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县、马边县、峨眉山市

眉山市

6

东坡区、仁寿县、洪雅县、彭山县、青神县、丹棱县

阿坝州

13

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九寨沟县、若尔盖县、红原县

甘孜州

18

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得荣县

凉山州

17

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美姑县、雷波县、木里县、盐源县、越西县、甘洛县

重庆市

 

40

 

 

 

渝中区、双桥区、江北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巴南区、渝北区、北碚区、万盛区、江津区、永川区、南川区、涪陵区、长寿区、黔江区、合川区、万州区、綦江县、璧山县、梁平县、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城口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开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云南省

12

66

昆明市

10

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呈贡县、晋宁县、安宁市、富民县、嵩明县、禄劝县、寻甸县

昭通市

11

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水富县、威信县、镇雄县、彝良县

曲靖市

7

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宣威市、会泽县、罗平县、师宗县

楚雄州

10

楚雄市、牟定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禄丰县、双柏县

大理州

8

祥云县、宾川县、剑川县、大理市、南涧县、弥渡县、洱源县、巍山县

怒江州

4

贡山县、福贡县、沪水县、兰坪县

红河州

2

弥勒县、开远市

文山州

2

广南县、丘北县

玉溪市

1

新平县

西双版纳州

3

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

丽江市

5

永胜县、华坪县、古城区、玉龙县、宁蒗县

迪庆州

3

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

贵州省

8

64

 

贵阳市

5

乌当区、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清镇市

六盘水市

3

钟山区、水城县、六枝特区

遵义市

13

红花岗区、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

铜仁地区

10

铜仁市、江口县、玉屏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县、德江县、沿河县、松桃县、万山特区

毕节地区

8

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

安顺市

4

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

黔东南州

15

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

黔南州

6

都匀市、福泉市、贵定县、瓮安县、长顺县、龙里县

陕西省

4

30

 

商洛市

7

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汉中市

11

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安康市

10

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

宝鸡市

2

凤县、太白县

山东省

10

64

 

济南市

8

历城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

淄博市

6

沂源县、博山区、淄川区、临淄区、周村区、张店区

潍坊市

4

安丘市、昌乐县、青州市、临朐县

枣庄市

6

市中区、峄城区、薛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滕州市

济宁市

12

任城区、市中区、曲阜市、邹城市、兖州市、微山县、嘉祥县、汶上县、梁山县、泗水县、鱼台县、金乡县

泰安市

6

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

滨州市

1

邹平县

莱芜市

2

莱城区、钢城区

临沂市

10

罗庄区、河东区、兰山区、郯城县、苍山县、费县、平邑县、蒙阴县、沂南县、沂水县

菏泽市

9

牡丹区、巨野县、成武县、鄄城县、东明县、定陶县、曹县、单县、郓城县

河南省

11

89

 

郑州市

10

荥阳市、登封市、新密市、中原区、二七区、惠济区、管城区、金水区、中牟县、新郑市

洛阳市

1

汝阳县

平顶山市

10

卫东区、石龙区、湛河区、新华区、汝州市、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舞钢市

驻马店市

10

遂平县、驿城区、新蔡县、西平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上蔡县、泌阳县、确山县

开封市

6

开封县、兰考县、尉氏县、通许县、杞县、龙亭区

周口市

10

川汇区、西华县、扶沟县、太康县、项城市、鹿邑县、郸城县、沈丘县、淮阳县、商水县

商丘市

9

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柘城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睢阳区、梁园区

漯河市

4

郾城区、源汇区、舞阳县、临颍县

许昌市

6

禹州市、襄城县、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魏都区

南阳市

13

西峡县、淅川县、南召县、内乡县、镇平县、邓州市、方城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卧龙区、宛城区、桐柏县

信阳市

10

商城县、新县、光山县、固始县、潢川县、平桥区、浉河区、罗山县、息县、淮滨县

江苏省

9

45

 

南京市

7

江宁区、溧水县、高淳县、六合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浦口区

扬州市

6

邗江区、维扬区、江都市、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

泰州市

3

高港区、泰兴市、靖江市

徐州市

7

丰县、沛县、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贾汪区

淮安市

7

清浦区、淮阴区、清河区、楚州区、盱眙县、洪泽县、金湖县

宿迁市

3

泗洪县、宿豫区、泗阳县

常州市

4

武进区、金坛市、溧阳市、新北区

无锡市

2

宜兴市、江阴市

镇江市

6

句容市、丹徒区、丹阳市、扬中市、润州区、京口区

安徽省

17

92

 

合肥市

7

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蜀山区、庐阳区、瑶海区

淮南市

6

凤台县、潘集区、八公山区、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

淮北市

3

濉溪县、相山区、烈山区

蚌埠市

4

淮上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

阜阳市

8

界首市、阜南县、太和县、临泉县、颖泉区、颖东区、颖州区、颖上县

亳州市

4

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宿州市

5

砀山县、萧县、泗县、灵壁县、埇桥区

安庆市

11

岳西县、桐城市、潜山县、太湖县、枞阳县、宿松县、怀宁县、望江县、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

六安市

5

舒城县、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寿县

滁州市

8

来安县、全椒县、凤阳县、定远县、天长市、明光市、南谯区、琅琊区

巢湖市

4

含山县、庐江县、无为县、和县

池州市

4

东至县、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

铜陵市

2

铜陵郊区、铜陵县

芜湖市

5

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三山区、鸠江区

马鞍山市

2

当涂县、雨山区

黄山市

7

祁门县、黟县、歙县、休宁县、黄山区、徽州区、屯溪区

宣城市

7

宣州区、宁国市、广德县、郎溪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

湖南省

14

106

 

长沙市

9

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雨花区、开福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浏阳市

岳阳市

9

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汨罗市、临湘市、平江县

株州市

9

芦凇区、石峰区、天元区、荷塘区、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

益阳市

6

沅江市、南县、赫山区、资阳区、安化县、桃江县

常德市

9

澧县、汉寿县、鼎城区、津市市、安乡县、武陵区、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

娄底市

5

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娄星区

怀化市

11

中方县、鹤城区、会同县、靖州县、洪江市、芷江县、溆浦县、麻阳县、辰溪县、新晃县、沅陵县

邵阳市

11

隆回县、洞口县、武冈市、绥宁县、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新宁县

湘潭市

5

韶山市、岳塘区、雨湖区、湘潭县、湘乡市

衡阳市

9

珠晖区、衡南县、衡东县、衡山县、衡阳县、南岳区、祁东县、常宁市、耒阳市

郴州市

5

嘉禾县、永兴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

永州市

6

宁远县、新田县、双牌县、祁阳县、冷水滩区、零陵区

张家界市

4

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

湘西自治州

8

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古丈县

湖北省

14

83

 

武汉市

4

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

宜昌市

10

点军区、夷陵区、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县、五峰县、远安县、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

襄樊市

8

谷城县、老河口市、保康县、南漳县、襄阳区、枣阳市、襄城区、宜城市

十堰市

8

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茅箭区、张湾区

恩施州

8

咸丰县、来凤县、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鹤峰县

荆门市

4

东宝区、京山县、钟祥市、沙洋县

黄冈市

10

黄州区、团风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英山县、罗田县、红安县、麻城市、武穴市

孝感市

7

大悟县、安陆市、孝昌县、孝南区、云梦县、应城市、汉川市

随州市

2

随县、广水市

荆州市

7

荆州区、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

省直管市

3

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

黄石市

3

西塞山区、阳新县、大冶市

鄂州市

3

鄂城区、梁子湖区、华容区

咸宁市

6

咸安区、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赤壁市、嘉鱼县

浙江省

5

24

 

杭州市

4

建德市、临安市、桐庐县、淳安县

湖州市

2

安吉县、长兴县

金华市

9

婺城区、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金东区、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

衢州市

6

柯城区、江山市、衢江区、龙游县、常山县、开化县

丽水市

3

龙泉市、缙云县、遂昌县

江西省

11

89

 

南昌市

6

南昌县、青山湖区、湾里区、进贤县、新建县、安义县

景德镇市

3

乐平市、昌江区、浮梁县

上饶市

12

万年县、鄱阳县、余干县、婺源县、德兴市、弋阳县、铅山县、信州区、广丰县、横峰县、上饶县、玉山县

九江市

11

永修县、都昌县、九江县、德安县、星子县、湖口县、彭泽县、庐山区、瑞昌市、修水县、武宁县

宜春市

10

樟树市、高安市、袁州区、上高县、靖安县、铜鼓县、奉新县、万载县、宜丰县、丰城市

新余市

2

分宜县、渝水区

鹰潭市

3

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

抚州市

11

临川区、金溪县、资溪县、南丰县、宜黄县、南城县、黎川县、崇仁县、乐安县、东乡县、广昌县

吉安市

13

永新县、安福县、吉安县、吉水县、新干县、峡江县、吉州区、青原区、遂川县、永丰县、井冈山市、泰和县、万安县

萍乡市

5

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湘东区、安源区

赣州市

13

于都县、宁都县、赣县、瑞金市、兴国县、石城县、会昌县、南康市、章贡区、信丰县、上犹县、大余县、崇义县

福建省

4

32

 

南平市

10

光泽县、浦城县、延平区、武夷山市、邵武市、建阳市、建瓯市、松溪县、政和县、顺昌县

三明市

12

宁化县、梅列区、三元区、大田县、永安市、明溪县、清流县、尤溪县、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

宁德市

3

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

龙岩市

7

武平县、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连城县、漳平市、新罗区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