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旅游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来抓。一是健全旅游安全应急管理机构。国家旅游局专门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各级旅游部门也大多数成立了相应机构。山西、浙江旅游局增设了安全管理处,建立起省市县三级旅游安全监管工作网络。山西、大连、厦门等地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建立了安全专管员制度。深圳建立了旅游安全交叉大检查制度。二是建立旅游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各级旅游部门加强了与外事、公安、交通、卫生、安监、质检、气象等部门的联动,建立了旅游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提高了应急协同处置能力。同时广泛开展区域间及境内外旅游安全合作。中俄开展了旅游安全和保险的紧密合作,上海世博旅游安保协调工作建立了“五省一市”旅游安全协调机制;厦门市旅游局联合卫生部门建立了旅游团队用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黄山将119、120、110三个特服号码进行整合,实行统一调度,提升救援能力;河北建立了军地协调工作机制,与驻军、武警等部门合作应对突发事件。三是探索新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在5.12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事件防控处置和“世博会”等大型活动举办工作中,国家旅游局牵头建立旅游团队信息台账统计制度,及时掌握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团和我前往重点国家的出境旅游团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奠定了基础。西藏、武汉、广州等地协同交通部门为旅游车辆安装了GPS或“黑匣子”,强化旅游交通监管。上海在世博会举行期间招募6000余名平安志愿者在饭店、景区驻点守护,收集旅游安全隐患信息,共同维护旅游安全。
(四)把旅游信息服务作为防范旅游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来抓。一是加强旅游安全风险信息提示。各级旅游部门坚持“以人为本、重在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强和完善旅游安全风险信息提示,并将其作为旅游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旅游局加强了境内外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针对旅游目的地、社会安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发布旅游风险提示信息380余条。2008年11月,泰国游行示威事件发生后,国家旅游局积极协调外交部和我驻泰使馆,及时发布赴泰旅游安全提示;2009年4月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发,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国家旅游局先后对71个国家发布了旅游安全提示。浙江、厦门等地针对强台风等恶劣天气,利用网络、触摸屏、短信、网络传真群发等方式,及时发布旅游出行预警提示;青海针对玉树地震主动提请国家旅游局发布暂缓赴青海玉树灾区旅游的提示。西安专门制作安全警示牌并竖立在危险地段,提示游客防范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青岛、西安建立了安全短信通报联络制度。二是在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期间发布客流引导信息。在每个黄金周前七天起,全国假日办每天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信息预报,通报各主要旅游城市、各主要旅游景区住宿、交通情况信息;在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也先后发布了大量住宿、交通、景区等客流信息,引导游客错峰旅游,避免人流拥挤导致旅游安全事故。北京市旅游局在每年 “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要节假日之前,通过各种媒体、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多种渠道向广大游客发布《快乐出行,确保平安》的安全提示,确保广大游客的旅游安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