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调研报告


  总的看,近两年实施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在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有效组织和有力推动下,建设情况总体较好,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拉动了投资和经济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846亿元,同比增长30.1%,经济增速下滑趋势迅速扭转,当年增长9.1%。今年前9个月,投资增长为24%,经济增长10.6%,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增加就业岗位,有效扩大了就业。据有关部门测算,近两年的政府新增投资计划,可以创造2200万个就业岗位。三是加大“三农”、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建成了一大批惠民、利民工程,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今年各地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实施情况与去年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去年常委会专题调研报告和审议意见提出的建议,有的还没有很好落实。

  (一)有些同志的思想认识仍不够统一。有的同志认为,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建设只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应急之策,没有认识到“三农”、教育卫生、科技创新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是与改善民生、产业升级密切相关的工程,是长期的社会工程;有的同志认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推进旧城改造、美化城市环境的难得机遇,没有坚持宜修则修、宜建则建的原则,盲目追求扩建、新建,摊子铺得很大;一些地方对技术改造的范围界定得不够明晰,科技创新项目安排重点不够突出;有的同志对后续技术改造投资信心不足,缺乏积极创新的动力;有些地方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筹资困难,尽管中央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资金补贴,但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梗阻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

  (二)有些项目建设规划仍不够严谨。有些地方制订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对居民保障需求缺乏准确的调查统计,简单地根据中央补助资金数额编制建设规划,造成规划和实际需求不一致;有些地方制订的规划只有建设总规模和资金总需求,对各级政府承担的资金数额和比例等没有明确要求,导致规划难以有效实施;有的项目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使居民迟迟不能入住;个别地方将保障性住房建在城市郊区,缺少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给居民的工作、生活、出行带来不便。一些地方对区域内的教育、卫生资源配置缺乏科学规划,或者执行项目规划不严格,超规模、超标准建设,造成资金浪费。有的地方为改善城市形象,盲目拆迁,甚至将医院和学校迁建至尚未开发的地区,严重影响群众看病就医和子女就学。有些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准备不足,可行性研究和申报等工作的时间很短,使规划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