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告卡审核工作。121家被督导的疾控中心均有传染病报告卡审核记录,全国审核频次平均为4.6次/天,其中东、中和西部分别为4.8次/天、4.9次/天和4.3次/天。
2.信息分析利用工作。被督导疾控中心中, 18家(占14.88%)按日对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84家(占69.42%)按周进行分析,118家 (占97.52%)按月进行分析,118家(占97。52%)按年进行分析;118家(占97.52%)能够及时将常规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反馈;115家(占 95.04%)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
3.督导检查与培训工作。121家疾控中心中,有118家(占97.52%)在2008年开展了辖区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105家(占86.78%)开展了专题调研;119家(占98.35%)对辖区内的业务人员进行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及数据统计等相关内容的技术培训,接受培训平均148人次。
(三)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情况。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辖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进行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及简单汇总分析工作,能够定期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开展自查与通报,并对临床医生和新上岗人员开展传染病诊断、报告管理相关技术培训。
1.传染病报告质量情况。215家被检查的医疗机构中,205家诊断传染病2358例,进行网络直报2229例,传染病漏报率为5.47%;及时报告率为95.23%;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89.36%、准确率为72.39%;纸质报告卡信息与网络直报信息一致率为70.23%。
2.传染病登记与分析工作。在215家被检查的医疗机构中,123家(占57.21%)门诊日志项目设置规范;153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中,131家 (占85.62%)检验部门登记项目设置规范,111家 (占72.55%)有与传染病诊断相关的异常检验结果反馈机制。
3.传染病信息通报及管理工作。190家(占 88.37%)医疗机构确定了专门部门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其中,86.32%能将分析结果及时在院内通报,79.53%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199家(占92.56%)医疗机构建立了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机制,其中89.45%有奖惩机制,77.89%提出了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4.技术培训工作。215家被检查的医疗机构中,207家(占96.28%)对本单位从事传染病报告工作的业务人员进行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及传染病诊断等相关内容的技术培训,其中90.82%有培训测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