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14.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每年围绕《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主题开展科普周(月)、科普日、科普之冬(春)等活动,并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每年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教进社区”活动;在街道、社区围绕居民需求举办身边科学应用展示、科普讲座、培训、科学健身、科普游园等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
15.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在电台、电视台和报刊设有科普宣传栏目,每周刊、播1次以上;有条件的县(市、区)利用互联网或其他传媒开展科普宣传。
16.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科普事业或参与科普活动;利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科技园区、示范基地等公共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17.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工作的氛围,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各党政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各方面力量积极结合各自特点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全县(市、区)常驻人口的70%以上;科普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辖区内无恶劣影响的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公众科学素质逐年提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社会综合环境良好。
18.形成科普示范体系。开展科普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活动;培育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示范户,评选城市社区科普示范家庭。
19.科普工作具有特色并形成活动品牌。科普工作具有创新性,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形成可推广的、有示范作用的典型经验。
附件2:
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测评指标
说 明
一、关于县(市、区)的说明
县(市、区)为县级行政区域,其中城区指在城市中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
二、测评指标的结构与内容
1.结构: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
2.基本指标的测评项目:基本指标反映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围绕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工作成效显著;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3.特色指标的测评项目:特色指标反映科普示范县(市、区)工作特色和创新能力,包括表彰奖励;工作能力与创新。
4.分值构成:总分为100+20分。其中基本指标100分,特色指标20分。没有农业人口的城区测评指标不包含2-2项,总分为114分。
三、测评方法
主要采用听取汇报、材料审核、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方法。材料审核以测评年度前两年的材料为主。
基本指标(100分)
指标名称
| 测评内容
| 测 评 标 准
| 分值
| 评分
| 测评方法
| 备注
|
1.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20分)
| 1-1
党政领导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积极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 3分
|
| 材料审核
听取汇报
|
|
2.有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党政议事日程。
| 3分
|
|
3.主要领导每年听取科普工作汇报不少于一次,分管领导能及时听取科普工作情况汇报,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分
|
|
4.党政领导每年参加科普活动不少于2次。
| 3分
|
|
1-2
协调领导制度
| 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和开展科普工作的有效机制,每年至少召开2次工作会议。
| 3分
|
| 材料审核
听取汇报
|
|
1-3
考核管理与表彰奖励
| 1.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围。
| 3分
|
| 材料审核
|
2.定期表彰和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 2分
|
|
2.围绕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工作成效显著(22分)
| 2-1
主题突出,内容丰富
| 每年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围绕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主题,确定重点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 1分
|
| 材料审核
听取汇报
|
|
2-2
积极开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 1.有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组织实施。
| 2分
|
| 材料审核
听取汇报
|
|
2.90%以上的乡镇(含乡镇企业)干部每年接受科技培训。
| 1分
|
|
3.80%以上的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劳动力每年接受科技培训。
| 1分
|
|
4.能够充分发挥好农广校、农函大等科技教育机构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 2分
|
|
|
2-3
积极开展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 1.90%以上的街道、社区干部每年接受各类科普培训和科普教育不少于40学时。
| 1分
|
|
实地考查和材料审核
|
|
2.城镇80%以上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50学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等。
| 1分
|
|
|
3.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培训掌握1-2项适合再就业的生产技能,其中一批人走上工作岗位。
| 1分
|
|
|
4.能够充分发挥好社区科普学校等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
| 2分
|
|
|
2-4
积极开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 1.每年至少组织2次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或科技竞赛等校外科技活动,在校中小学生参与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1分
|
|
实地考查和材料审核
|
|
2.建有青少年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在校参与科普活动的学生不少于90%。
| 1分
|
|
|
3.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社区科普活动室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
| 2分
|
|
|
4.有稳定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科技辅导员队伍,并对其进行培训。
| 1分
|
|
|
2-5
积极开展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行动
| 1.有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教育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和公务员配发科普读本。
| 2分
|
| 材料审核
|
|
2.每年组织2次以上针对县(市、区)直属部门干部和乡(镇)、街道领导干部的科普报告会。
| 1分
|
|
|
3.组织公务员参与各项科普教育活动。
| 2分
|
|
|
3.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40)
| 3-1
组织机构
| 1.县(市、区)科协独立建制,依照章程民主办会。
| 3分
|
| 检查组织建设、工作规划、总结和培训等资料
|
|
2.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科普组织健全,并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80%以上的乡镇建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 2分
|
|
|
3.县(市、区)建有学会、协会并能定期开展工作。
| 2分
|
|
|
3-2
科普队伍
| 1.建有30人以上的专家科技服务团(讲师团),能够开展科普服务工作。
| 2分
|
| 查看科普工作队伍有关资料。
|
|
2.有稳定的县(市、区)、乡镇、街道科普志愿者队伍,并经常开展各种科普活动。
| 2分
|
|
|
3.80%以上的行政村有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和科普员,形成以科技致富能手为主体的农民科普队伍。社区建有1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 2分
|
|
|
3-3
科普经费
| 1.科普专项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 3分
|
| 检查专项经费落实情况及有关文件材料。(第2项为一项否决项)
|
|
2.科普专项经费明显高于同等条件地区平均水平并逐年增加,具体指标可根据各省(市、区)制定的指标。老少边贫地区最低不能低于人均0.3元(年科普工作经费不得少于8万元)。
| 5分
|
|
|
3.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另有财政经费保障。
| 2分
|
|
|
4.鼓励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支持科普事业。
| 1分
|
|
|
3-4
科普设施
| 1.县(市、区)建有综合性科技活动场所,活动经费有保障,或科普场馆、设施建设已经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 3分
|
| 材料审核
实地考察
|
|
2.主要公众活动场所建有3处以上科普画廊。
| 2分
|
|
|
3.80%以上街道、乡镇建有科普(图书)活动室、科普学校等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配有科普宣传设备。60%以上的社区、村有专用或合用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站等。
| 3分
|
|
|
4.科普画廊、科普橱窗和科普宣传栏的内容至少每季度更新1次。
| 2分
|
|
|
5.有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或科普特色学校2所(处)以上。县(市、区)属中、小学建有科技活动室。
| 2分
|
|
|
3-5
服务能力
| 1.保证县(市、区)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办公、通讯、宣传、网络等设备配置齐全完好,配有科普宣传车辆。
| 2分
|
| 实地考察
材料审核
|
|
2.有对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计划并实施。
| 2分
|
|
|
4.形成科普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18分)
| 4-1
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
| 1.每年围绕《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主题,举办科普宣传周(月)、科普日、科普之冬(春)活动,并覆盖所有乡镇、街道。
| 3分
|
| 材料审核
|
|
2.在农村,每年组织2次以上面向农民的科技下乡活动。在城区,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全区每年不少于2次 ,街道每季度不少于1次,社区每月不少于1次。
| 3分
|
|
|
4-2
大众传媒科普宣传
| 1.在电台、电视台和报刊设有科普宣传栏目,每周刊、播1次以上。
| 2分
|
| 材料审核
|
|
2.在互联网上建有科普网站(网页)。
| 1分
|
|
|
4-3
动员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
| 1.为社会力量兴建科普设施、兴办科普事业提供有利条件。
| 1分
|
| 材料审核
|
|
2.利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科技园区、示范基地等公共设施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 2分
|
|
|
4-4
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 1.建有科普示范乡(镇)、街道、村、社区。
| 2分
|
| 材料审核
|
|
2.在农村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不少于100户。在城区每年评选社区科普示范家庭数不少于100户。
| 2分
|
|
|
4-5
科普工作氛围
| 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全县(市、区)常驻人口的70%以上;辖区内无恶劣影响的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社会综合环境良好。
| 2分
|
| 实地考查和材料审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