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查期内,中国国内需求量的增长带动产能的增长,但产量未得到应有的增长,开工率下降,产能、产量的增长并未给中国国内产业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和收益利润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需求量逐年增长,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2.80%、18.09%和12.46%。为适应不断扩大的中国国内市场需要,中国国内产业在此期间通过技术改造、扩建等手段,扩大产能。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能逐年增长,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5.33%、53.67%和80.13%。同时,随着技术改造和扩建项目的陆续竣工,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有所增长,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76%、23.91%和55.23%,但增长幅度均低于同期产能增长幅度。
2008年和2009年1季度,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挤压中国国内产业。2008年,虽然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比2007年增长幅度下降12.85个百分点,低于同期产能增长幅度29.76个百分点,并比同期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增长幅度低36.73个百分点。
由于产量未得到相应的增长,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开工率在2007年比2006年增长1.06个百分点之后,2008年比2007年大幅下降19.61个百分点,2009年1季度比上年同期继续下降12.53个百分点。而且,在被调查产品持续大量低价进口的冲击下,产能和产量的增长并未给中国国内产业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和收益利润,2008年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增长幅度与2007年增长幅度相比大幅下降50.85个百分点,由2007年同比增长52.09%,下降为1.24%;2009年1季度,税前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81.51%,利润水平不断恶化。
《美国阿勒格尼初裁评论意见》提出,被调查产品进口量的增长并不是像申请人主张的那样是导致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价格的主要原因。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国内产业产能和国内需求量增长幅度差别较大,由此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从而影响国内市场的价格。对此,《申请人对美国阿勒格尼初裁评论意见的评论》提出,虽然供求关系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但直接决定供求关系的不是产能和需求,而是产销量和需求。初裁有关数据显示,在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的冲击下,虽然中国国内需求量的增长带动了产能的增长,但产销量均未得到应有的增长。
调查机关经调查认定,由于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的冲击,中国国内产业的正常生产和销售均受到抑制,销售价格下降。美国阿勒格尼技术公司所主张的产能和需求的差异引起供需关系变化对价格影响的观点缺乏依据。
2.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正常销售受到抑制,库存大幅增加,销量的增长并未给中国国内产业带来相应的利润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5.49%、5.04%和14.83%。但是,由于2008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幅度增长,比上年增长60.64%,比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当期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高出55.60个百分点,使得2008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增长幅度大幅下降,比2007年增长幅度下降40.45个百分点,并明显低于同期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量和国内需求量的增长幅度,中国国内产业的正常销售受到极大抑制。2009年1季度,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增长幅度仍远低于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能、产量和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的增长幅度。2007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期末库存比上年减少49.01%,由于销售受阻,2008年和2009年1季度期末库存大幅上升,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839.02%和978.81%。
3.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先增后减
由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2007年和2008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55.18%和20.31%。但是,2007年和2008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的增长幅度小于单位销售成本增长的幅度,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同期产量和国内需求量的增长幅度。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增长均受到抑制,并由此导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未能获得应有的增长,2008年增长幅度较2007年增长幅度下降34.87个百分点。2009年1季度,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继续大幅增加、进口价格下降,受此影响,中国国内产业降低同类产品销售价格,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9.91%。
4.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先增后降
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量增加,2007年和2008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均受到抑制,销售收入未能获得应有的增长,进而导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增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2008年增长幅度比2007年增长幅度下降50.85个百分点。2009年1季度,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出现下滑。受此影响,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开始由增长变为下降,比上年同期下降81.51%。
5.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呈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由于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未能获得应有的增长并有所下降,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增长受到抑制并出现下降,导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季度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25个百分点、下降8.83个百分点和下降8.63个百分点。
6.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市场份额出现下降,调查期末略有上升
由于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的大幅增长,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受到抑制,2008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在2007年增长7.97个百分点之后出现下降,比上年下降5.65个百分点,而同期被调查产品所占中国市场的份额比2007年上升5.56个百分点。2009年1季度,受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影响,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下滑,利润水平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国内市场份额和企业的运转,中国国内产业在降低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的基础上进行销售,市场份额略有上升,但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04个百分点。
7.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现金净流量先增后减
2007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现金净流量比上年增长95%,2008年受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增的影响,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收入未能获得应有的增长,税前利润增长受到抑制,现金净流量出现下降,比2007年下降6.12%。
8.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就业人数增长,调查期末增幅大幅回落
调查期内,随着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能的增长,中国国内产业就业人数相应有所上升,2007年和2008年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17.09%和73.03%。但是,由于中国国内产业经营状况的恶化,2009年1季度中国国内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幅度呈现快速回落,比上年同期增长15.85%,比2008年增长幅度回落57.18个百分点。
9.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季度,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1.68%、下降19.66%和提高33.98%。
10.中国国内产业人均工资先增后降
2007年和2008年,中国国内产业人均工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7.00%和49.13%。2009年1季度,随着中国国内产业经营状况的不断恶化,中国国内产业人均工资比上年同期下降32.29%,处于较低水平。
11.中国国内产业的投融资影响受到不利影响
由于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的冲击,中国国内产业各项财务指标的恶化,部分已经竣工达产项目未能充分发挥产能,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运营能力不断下降,对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投融资产生不利影响。
上述数据显示,调查期内,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2006年到2007年,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能、产量、销量有所增长,市场份额、就业人数、人均工资、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均呈不同程度上升。但是,由于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被调查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同时来自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支持,从2008年开始,被调查产品的进口对中国国内产业的生产、经营及贸易秩序产生严重影响,减少了中国国内产业的正常贸易机会,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量、销量增长受到抑制,开工率大幅下降,库存大幅增加,投资收益率恶化,现金净流量下降,特别是2009年1季度,受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继续大幅增加、进口价格降低的持续影响,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减少,税前利润锐减,就业人数增幅大幅回落,人均工资下降,投融资能力受到不利影响,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五)被调查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及对中国国内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响国外(地区)生产者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国家具有巨大的出口能力,2008年以来对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其总出口量的比例较大,接近50%,比2007年占比增加9.70个百分点,其出口对中国国内市场的依存程度较高。与此同时,被调查国家平均生产能力比2007年增加6.72%,产量增加7.88%,开工率上升1.01个百分点,而被调查国家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下降9.68%。现有证据表明,被调查国家出口能力、生产能力强,调查期内对中国的出口数量持续大幅增长,且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量比例较大,而在被调查国家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继续增长的趋势,被调查国家对中国国内市场的依存程度较高,具有向中国进一步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的可能性。
七、因果关系
(一)由于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被调查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同时来自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支持,导致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市场需求逐年增长,为中国国内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贸易环境。但是,自2008年开始,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幅增加,由于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被调查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同时来自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支持,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严重影响。2008年和2009年1季度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长幅度分别比中国国内需求量增长幅度高出42.55个百分点、11.11个百分点,比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销售量增长幅度分别高出55.60个百分点、8.74个百分点;同期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56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在被调查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下,国内产业生产销售受到严重影响,开工率大幅下降,2008年和2009年1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9.61个百分点和12.53个百分点;期末库存大幅上升,2008年和2009年1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839.02%和978.81%。
调查期内,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被调查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同时来自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支持,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处于低位并总体呈下降趋势,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定价策略和销售价格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影响较大。在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的冲击下,为维持市场份额,中国国内同类产品调低价格。自2008年开始,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未能消化成本上涨,价格成本差比2007年下降7%;2009年1季度,在单位销售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的情况下,销售价格大幅下降30.25%,造成价格成本差持续大幅下滑,比上年同期下降75%。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成本差的持续下降,造成国内产业盈利能力急剧下滑,2008年国内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增长幅度大幅下降50.85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率下降8.83个百分点,现金净流量下降;
2009年1季度,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减少19.91%,税前利润锐减81.51%,投资收益率进一步下降8.63个百分点,处于极低水平,同时国内产业就业人数增幅大幅回落,人均工资水平大幅降低,投融资能力降低。现有证据显示,调查期内,由于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被调查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同时来自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同时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支持,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造成了中国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
(二)其他因素分析
调查机关对可能使中国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其他已知因素进行了调查。
1.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需求情况和消费模式的变化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需求量逐年增长,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季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2.80%、18.09%和12.46%。金融危机并未影响中国国内产业需求连续稳定增长的形势。同时,中国国内没有限制使用取向性硅电钢的政策变化,也未出现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等消费模式变化导致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萎缩。
《美国阿勒格尼初裁评论意见》提出:“调查机关未深入分析2008年10月爆发的经济危机对国内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申请人对美国阿勒格尼初裁评论意见的评论》指出:在初裁中,调查机关已注意到该因素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并结合国内表观消费量对此进行了分析。
调查机关对此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包括国内电网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带动了输变电行业发展,国内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国内变压器产量的增长,最终拉动了取向性硅电钢需求的增长。我国取向性硅电钢需求量保持了连续稳定增长的趋势。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取向性硅电钢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并非由金融危机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需求和消费模式产生的影响所造成。
2.中国国内产业经营管理的变化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国内产业经营管理状况良好,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健全,中国国内取向性硅电钢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并非由经营管理不善因素所造成。
3.国内外竞争状况和技术进步
中国国内产业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技术改进和提高,国内同类产品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在产品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被调查产品在产品性能、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上基本相同。国内外的正当竞争并未导致中国国内取向性硅电钢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国内同类产品的技术状况未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4.贸易政策影响
调查期内,中国没有限制国内产业同类产品贸易行为的政策。贸易政策未对中国国内产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5.其他国家(地区)进口产品情况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占中国总进口量的比例持续上升,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取向性硅电钢产品的进口数量在总进口量中占比不断下降。同时,目前未有证据证明其他国家(地区)存在向中国倾销或接受补贴出口的情况。因此,尚无证据显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取向性硅电钢产品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6.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出口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仅在2008年有少量同类产品出口,仅占其总销量的0.03%。
7.不可抗力情况
调查期内,没有发现不可抗力事件对中国国内产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意外影响。
综上所述,调查期内,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被调查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同时来自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支持,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与中国国内取向性硅电钢产业遭受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上述对可能使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其他已知有关因素的调查表明,这些因素未影响本案的因果关系认定。
八、关于产业损害调查的其他事项
(一)关于听证会申请有关事项
调查机关在2010年3月15日收到美国政府递交的《听证会申请》,并于2010年3月18日就该申请发出《关于答复〈听证会申请〉的函》,给予了美国政府书面答复意见。调查机关在《关于答复〈听证会申请〉的函》中指出,在取向性硅电钢反补贴案调查期间,调查机关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美国政府和应诉企业充分的、合理的磋商和评论机会,并予以考虑。2010年3月5日,调查机关向美国政府披露了取向性硅电钢反倾销案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裁决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并给予了提交评论意见的机会。根据调查机关关于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美国政府可以合理预期案件进展情况。调查机关组织并召开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具体依据《
产业损害调查听证规则》有关程序规定进行。调查机关关于召开听证会的有关规定是公开、透明的,美国政府可以准确获知有关听证会的程序规定。根据《
反补贴条例》和《
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的有关规定,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利害关系方、利害关系国(地区)政府应在合理时间内向调查机关提供必要信息。美国政府在熟知有关规定和调查进程的情况下,并没有在合理时间内提出召开听证会的申请,而在本案即将终裁并已收到产业损害调查终裁前披露信息之际提请召开听证会,致使调查机关在程序上无法在合理时间内组织并召开听证会以满足美国政府的请求。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对美国政府关于召开听证会陈述意见的申请不予接受。调查机关同时提出,鉴于美国政府有就取向性硅电钢反补贴案有关问题进行口头意见陈述的请求,调查机关将进一步给予美国政府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调查机关提出,美国政府可于10日内派代表向调查机关口头陈述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同时递交书面陈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