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推技术
旱育秧栽培技术、抛秧技术、强化栽培技术、“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重点抓好关键问题
针对该区高温、寡照、多湿等气候特点,病虫害危害较重,稻田水利条件相对较差,易受到干旱威胁,丘陵山区土壤肥力较低,水稻种植密度不足,秧苗素质偏低等问题。一是提高穗数。通过增加用种量,增加栽插密度,提高有效穗。二是培育壮秧。加大旱育秧推广力度,提高旱育秧技术到位率,提高秧苗素质。三是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四是强化病虫防治。加强预测预报,实施统防统治,提高病虫防治效果。五是防灾减灾。建立高温干旱等灾害预防技术方案,及时指导生产应对。
(三)强化科技服务
1.着力建设高产示范区。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实施示范县开展高产示范区建设,每个超级稻示范县百亩核心方不少于5个、千亩示范片不少于2个、万亩辐射区不少于1个。同时,对参与实施百亩核心方的农户登记造册,内容包括农户姓名、住址、面积、技术联系人等。百亩核心方产量指标:东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目标产量在亩产750公斤以上,双季稻区两季亩产1100公斤以上,其他地区单季亩产700公斤以上;千亩示范片产量指标:东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目标产量在亩产700公斤以上,双季稻区两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其他地区单季亩产650公斤以上;万亩辐射区产量指标:东北、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目标产量在亩产650公斤以上,双季稻区两季亩产900公斤以上,其他地区单季亩产600公斤以上。
2.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各级超级稻示范推广承担单位要联合相关超级稻研究单位,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广泛培育超级稻示范户。每个示范县培育的示范户不少于1000个,并对示范农户登记造册,明确具体技术负责人,争取做到示范区村村都有示范户。让广大农民不出村组就能看到增产增收效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逐级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水稻生产及其技术应用的区域性特点,分品种、分区域、分生产季节编制水稻生产技术明白纸,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内容和方式的水稻生产技术培训。其中:各稻区培训由农业部和各区域首席专家负责,主要培训内容是各稻区共性技术,培训对象为水稻研究项目参加单位、省级推广部门及部分市县级单位。各省(区、市)培训由当地超级稻示范推广单位和首席专家负责,联合相关水稻研究参加单位共同实施,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各省水稻品种特性、集成的生产技术及推广中的典型经验,培训对象主要包括省市县推广人员及部分种粮大户。各超级稻示范推广示范县要根据当地实际,组织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4.巡回开展技术指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和有关技术人员在水稻生产的关键季节,分区域开展超级稻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和调研活动3-5次。各级超级稻专家指导组成员要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工作,促进超级稻品种与当前主推水稻生产技术结合,提高超级稻技术到位率。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