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应用风险理论实施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对系统性、广泛性和重大的事故风险实施监测预警,对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实施治理监控,对特种设备事故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和妥善处置,科学实施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提高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的能力与水平。
(15)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有效开展对一定区域领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检验检测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安全绩效评价,使有限的监管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与节约效能,促进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
(16)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能力,建立行业大科技的工作平台和管理运行机制,有效整合特种设备科技资源,畅通科技需求渠道,组织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对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的支撑、保障、促进作用。
四、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
(17)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法立法工作,强化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法律关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强化安全责任,推动解决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协调问题。进一步完善规章和技术规范,逐步形成综合性大规范。加快特种设备技术标准制修订,在各类设备方面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缩小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理顺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关系,提高法规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协调性、有效性。
(18)坚持开门立法,充分发挥安全技术委员会、行业组织、企业和专家作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开展立法预评估和后评估,提高立法质量。广泛开展特种设备法制宣传,大力开展针对安全监察、检验检测、企业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宣贯培训。完善特种设备法规信息公开平台,为公众提供全面、便捷的查询服务。规范法规解释工作。建立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标准的国际互认。
(二)深入推进动态监管。
(19)加强基层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建设,提高安全监察队伍素质,建立科学的工作规范;建立和规范协管员队伍。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按照经济、有效、易用的原则,在金质工程平台上,统一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开发平台软件,分级分类确定功能需求,分别建设硬件平台,实施全国联网,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
(20)充分发挥动态监管体系作用,做到特种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监管效能。逐步实现网上办理许可、告知、报检等业务,提高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公开和信息数据的开发利用,为科学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