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体时间间隔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对在岗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岩石掘进工种每2~3年拍片检查1次;混合工种每3~4年拍片检查1次;纯采煤工种每4~5年拍片检查1次。
(2)对离岗工人必须进行离岗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3)对接触毒物、放射线的人员每年检查1次。
(4)Ⅰ期尘肺患者每年复查1次。
此外,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要求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每年进行1次听力体检。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接触高温的作业人员每年进行1次高温职业健康体检,高温体检应在每年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
10.实际职业健康体检人数:指报告期内煤矿接触职业危害(指煤尘、矽尘、噪声和高温)的作业人员中在取得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机构实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人数(包括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不包括普通健康体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际职业健康体检人数的合计是报告期内煤矿应职业健康体检人数中实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总人数,不是接触各类危害因素的体检人数简单相加。对于某作业人员同时进行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健康体检的,按实际职业健康体检1人统计。
根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粉尘职业体检人数只统计煤尘或矽尘实际职业健康体检人数中的一种。
11.职业危害因素:目前煤矿仅统计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的粉尘)、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的粉尘)、噪声和高温4种职业危害因素,其它职业危害因素暂不统计。
(1)总尘,是总粉尘的简称,指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其测定方法见《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
(2)呼尘,是呼吸性粉尘的简称,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其测定方法见《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
(3)噪声,是指生产性噪声,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又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其测量方法见《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
(4)高温: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作业人员工作地点平均WBGT(湿球黑球温度)指数≥25℃。其测量方法见《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
12.检测点数:指报告期内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检测机构以及具备检测能力的煤矿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作业点数总和;煤尘、矽尘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检测点数分别进行统计。
根据现行的《煤矿安全规程》,对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噪声的检测周期进行了规定:
(1)总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2)呼吸性粉尘: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剥)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1次。
(3)粉尘中游离SiO
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开采深度大于200m的露天煤矿,在气压较低的季节应适当增加测定次数。
(4)噪声每年至少测定1次。
(5)现行的《煤矿安全规程》未对高温测量频次进行规定,结合《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两项标准的要求,建议每年各煤矿在作业面最热月份进行1次高温测量和高温作业分级工作。
13.达标点数:指报告期内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检测机构以及具备检测能力的煤矿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满足《煤矿安全规程》限值要求的作业点数总和;煤尘、矽尘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达标点数分别进行统计。
根据现行的《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见表1。
表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
根据现行的《煤矿安全规程》,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dB(A)。大于85dB(A)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dB(A)时,还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
虽然《煤矿安全规程》未对高温检测限值进行规定,但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 2.2-2007)对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提出了卫生要求,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
干球温度(℃)
| 相对湿度(%)
| 风速(m/s)
| 备注
|
不高于28
| 不规定
| ~1.0
| 上限
|
不高于26
| 不规定
| ~0.5
| 至适
|
不低于18
| 不规定
| ~0.3
| 增加工作服保暖量
|
规定中的风速如与生产工艺或防爆要求相抵触时可不受此限制。井下作业环境气温较低时服装保暖量应适当增加。
井下工作场所温湿度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风速的测定可应用热球式或叶状风速仪。
14.新增职业病人数:指报告期内煤矿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新发职业病人数(指尘肺、矽肺、噪声聋和中暑)。
15.累计职业病人数:指煤矿从投产至本报告期末,该单位职工工作期间被诊断为职业病(指尘肺、矽肺、噪声聋和中暑)的累计人数。
16.新增尘肺病死亡人数:指报告期内煤矿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因尘肺病(指尘肺和矽肺)死亡的新增死亡人数。
17.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指煤矿从投产至本报告期末,该单位职工因尘肺病(指尘肺和矽肺)死亡的累计死亡人数。
18.职业卫生总投入:指报告期内煤矿用于职业卫生预防控制的费用总和,包括防护投入、宣传教育培训投入、检测与评价投入、职业健康体检4部分。
(1)防护投入:指报告期内煤矿用于新增、维修、维护、更新防尘喷雾洒水系统设施及煤层注水工程和设施;个体防护用品(防尘口罩、面罩和耳塞等)的资金投入情况。
(2)宣传教育培训投入:指报告期内煤矿用于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法律法规、作业规程等方面培训的费用,以及职业危害宣传教育培训(如警示标识、公告栏、书籍、手册、光盘等)的资金投入情况。
(3)检测与评价投入:指报告期内煤矿用于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方面的资金投入情况。
(4)职业健康体检投入:指报告期内煤矿用于职业健康体检方面的资金投入情况。
附件2 《煤矿职业卫生统计表》(MKZWB1-4表)
表MKZWB1 年度煤矿职业卫生统计表(按地区)
表 号:统计分析表 MKZWB1
填表单位(盖章) 制表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地区
| 企业数量
︵个
︶
| 从业人数︵人
︶
|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
(人)
| 接害率
(%)
| 检测点数
(个)
| 达标点数
(个)
|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
(%)
| 应职业健康体检人数
(人)
| 实际职业健康体检人数
(人)
| 职业健康体检率
(%)
|
合计
| 粉尘
| 噪声
| 高温
| 合计
| 粉尘
| 噪声
| 高
温
| 合计
| 粉尘
| 噪声
| 高温
| 合计
| 粉尘
| 噪声
| 高温
| 合
计
| 粉尘
| 噪声
| 高温
| 合计
| 粉尘
| 噪声
| 高温
| 合计
| 粉尘
| 噪声
| 高温
| 合计
| 粉尘
| 噪声
| 高温
|
小计
| 煤尘
| 矽尘
| 小计
| 煤
尘
| 矽尘
| 小计
| 煤尘
| 矽尘
| 小计
| 煤尘
| 矽尘
| 小计
| 煤尘
| 矽尘
| 小计
| 煤尘
| 矽尘
| 小计
| 煤尘
| 矽尘
| 小计
| 煤尘
| 矽尘
|
地区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区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