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搭建了部门联动的平台,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合力。早在1994年,在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尚未组建的情况下,淮安市总工会就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群防群控群治”的劳动保护工作机制的角度,积极承担起推行“事故隐患危险点控制法”的责任,在上级工会的支持、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通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建议和监督职责、支持和组织企业工会参与等途径,使“事故隐患危险点控制法”在全市逐步得到推广,并不断完善,形成“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市安全监管局成立后,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长效机制,纳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总布局,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安全生产执法监督、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同考核;市卫生局等部门,也从各自职责出发,积极参与到相关工作当中。进而,在“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推行过程中,比较好地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工会积极促动、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既促进了工作落实,也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没有专门安监机构的情况下,发挥了牵头作用,说明工会在组织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今后,应在“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社会监督”这一安全生产总格局中,更多地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
(四)“预防为主”方针得到落实,安全事故隐患及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实现了“预防为主”,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安全生产状况显著好转。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淮安船闸管理所已实现安全运转1220多天,淮阴发电已实现安全生产2600多天。韩泰轮胎是一家韩资企业,通过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实现了“0重大伤害事故、0火灾、0职业病发生”,公司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51%,炼胶噪音下降2dB,硫化环境温度下降2摄氏度,平安和谐的生产环境逐步形成。
三、配套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形成安全生产大合唱
调查中看到,淮安市与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形势一样,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上一下”两个不同方向辐射的曲线。向上的曲线是经济增长线。2000至2008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三个指标,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4%、20.2%和26.6%。到2008年底,全市完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915.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63.28亿元,财政收入170.51亿元。向下的曲线是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线。2000年以来,事故起数平均每年下降15.4%,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下降8.0%。2008年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与上年相比下降0.13,今年1-9月份全市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1.1%和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