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应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试剂对照三组。
B2.2.2 TPHA定量试验步骤
B2.2.2.1 所有阳性血清都应作定量试验以确定其终点滴度。
B2.2.2.2 按定性试验步骤,将阳性血清作倍比稀释,滴度从1∶80~1∶5 120。
B2.2.2.3 结果:以出现强阳性或弱阳性反应的最高稀释度出报告。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由于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适用于二期梅毒(阳性率100%),三期及晚期潜伏梅毒(阳性率95%~98%)以及作为证实试验等。
附录C
梅毒的组织病理
(补充件)
梅毒的基本病理变化:a.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与增生。b.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二期梅毒晚期和三期梅毒常见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性浸润。
C1 一期梅毒
典型硬下疳:损害边缘表皮棘层肥厚,近中央表皮逐渐变薄,出现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病损中央可出现表皮缺损。真皮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与增生,形成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周围有多量浆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银染色在真皮血管周围和表皮中可见梅毒螺旋体。
C2 二期梅毒
真皮血管扩张,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以浆细胞为主,病程愈久,浆细胞愈多。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显著肿胀,与周围的炎细胞浸润相配合形成袖口状。银染色约三分之一病例可见梅毒螺旋体。
C3 三期梅毒
真皮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构成的肉芽肿性浸润,其中含血管较多,并常有多核巨细胞存在。
结节型:浸润限于真皮,肉芽肿较小,干酪样坏死不广泛,甚或缺如。
树胶肿型:浸润侵及真皮和皮下组织,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病损中央有大块凝固性坏死。病变处弹性纤维被破坏,炎症愈重破坏亦愈重。
C4 内脏梅毒
病理变化为树胶肿性及弥漫性间质性炎症。
C5 先天梅毒
无一期梅毒硬下疳的局部病变,其余皮肤病变与获得性各期梅毒相同。其不同者为早期先天梅毒可有水疱、大疱病变。
C5.1 疱疹顶部为1~2层疏松幼稚表皮细胞。
C5.2 疱液内含多少不等单核及多形核白细胞及脱落表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