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WHO1988 TRS768,MB36个月内完成24个月,PB9个月内完成6个月MDT疗程,即不计入患病率。
可将MB,PB分开计算:PB 6个月疗程,9个月内完成,除去外迁及死亡的人数;
MB 24月疗程,36个月内完成,除去外迁及死亡的人数。
E2.5 新发现病人中
E2.6 拒绝治疗(未服MDT)MB,PB病人数
附录F
麻风病的联合化疗治疗方案
(参考件)
F1 麻风病联合化疗药物副作用
F1.1 氨苯砜:常规剂量副作用少而轻。主要副作用有:消化道不适,乏力、失眠等,不需停药,不久即可自行消失。个别患者可有贫血、粒细胞减少、肝炎、药疹及精神症状,重者须停药,对症处理。
F1.2 利福平:疗效好,数日即可杀死99.9%的麻风菌,终止传播。
它的主要副作用有:使各种分泌物红染。可有皮疹、轻度胃肠反应。但在联合化疗方案中少见。偶尔也见贫血、紫癜、肾衰竭,此时应停药。
F1.3 氯苯吩嗪。
杀菌效果与氨苯砜相似,此外该药有抗炎作用,联合治疗时,可使Ⅱ型麻风反应减少。
副作用有肠胃反应、色素沉着、皮肤干燥、瘙痒等,不需停药。在服药1~3月,皮肤暴露部位和麻风浸润,结节处逐渐呈棕红,然后转紫褐色。在停药9~12月后逐渐消退。服药期间,小便可呈浅棕红色,大剂量(300mg/日)服用,可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甚至肠梗阻。
根据临床和查菌结果,对患者分别采用MB或PB方案治疗(表F1),PB(BT)若任何部位查菌阳性(十)或皮损≥5块,或受累神经≥2条,也应采用MB方案。
表F1
规则治疗:
监服是指在医务人员监督下服药,每月一次;自服是指患者自己每日服药,每月至少20天,否则此月不计入疗程;每年不得中断3个月。每月监服时由医务人员发一个月的自服药量,下月送药监服时,检查数上月用的自服药片,是否有未服而剩余的药片。多菌型MDT24月疗程应在36个月内完成。少菌型6月MDT疗程应在9个月内完成。
附录G
麻风反应及处理
(参考件)
在麻风病的慢性过程中,机体可对麻风菌抗原反应,出现急性过敏症状,称麻风反应。根据免疫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分为Ⅰ型反应和Ⅱ型反应。
G1 Ⅰ型麻风反应:可发生于结核样型及界线类(BB、BT、BL)患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急性感染、妊娠、分娩、精神创伤、过于劳累等),反应后病情向瘤型端转化,称为降级反应(Downgrading reaction),往往在治疗不足或不治疗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较少见。如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强,病情向结核样型端转化,则称为升级反应或逆行反应(Reversal reaction),多发生于治疗中或治疗后,此二者在发病机理方面有本质的差别,但临床症状表现在皮肤、外周神经却很相似,故总称为Ⅰ型反应。Ⅰ型麻风反应可发生在疗前、疗中,以及在短程MDT疗后半至1年内,但亦可发生在疗后3~4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