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认真贯彻共创美好明天维护聋哑青少年权益座谈会精神的通知

  各级团组织将抓住当前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的有利契机,推动制定强化聋哑青少年监护责任、促进聋哑青少年受教育和就业等有关法律和政策,为维护聋哑青少年权益提供法律保障。要把保护聋哑青少年作为当前实施“未成年人保护行动”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保护聋哑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对聋哑青少年的自护教育,推动并联合相关部门为聋哑青少年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把法律和政策对聋哑青少年的保护落到实处。
  二是大力实施“12355维权行动”,切实维护聋哑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各级团组织将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作用,针对聋哑青少年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按照聋哑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动员组织12355维权律师、心理咨询师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权益受到侵害的聋哑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心理咨询、矛盾调处、困难救助等有针对性的维权服务。
  三是广泛组织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对聋哑青少年开展关爱行动。
  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一助一”、“多助一”以及少年儿童“手拉手”等活动,积极参与聋哑青少年的教育、救助和保护工作。以“希望工程”、“真情助困进万家”等项目为载体,广泛吸引社会资源救助服务聋哑青少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四是不断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严厉打击操纵和控制聋哑青少年的黑恶势力。
  针对黑恶势力操纵和控制的聋哑青少年的问题,各级团组织要积极协助和配合有关部门排查情况,及时通报线索,配合案件侦察,查找和铲除幕后黑恶势力,积极解救涉案聋哑青少年。同时,深入开展“为了明天-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动员组织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毫不妥协地同侵犯聋哑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坚决扫除损害聋哑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为聋哑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共青团组织将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围绕聋哑青少年面临的突出问题,发挥共青团组织的自身优势,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为保障和实现聋哑青少年群体的受教育权、就业权、健康权、福利权等合法权益,促进聋哑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6:
为了聋哑青少年美好的明天
(2007年5月16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法院刑二庭副庭长 尚秀云

  今年5月20日是第17次全国助残日,我非常感谢会议主办单位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向大家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少年法庭的法官,能有机会参加“共创美好明天维护聋哑青少年权益”座谈会,并就这一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我感到格外珍贵。
  我院地处海淀区中关村,又是城乡结合部,各类学校和新型企业众多,外来人口数量大,而且流动频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不容乐观。在我院审理的残疾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如下特点:一是聋哑人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约占80%左右。二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不少人是文盲。三是以侵犯财产罪为主,盗窃罪占相当比例。四是团伙犯罪居多,由于与正常人沟通不畅,而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流方便,容易形成团伙。五是残疾未成年人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作案工具,一旦他们加入了团伙,就很难脱离控制。
  聋哑青少年是社会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呵护和关爱。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下,完善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聋哑青少年的司法保护,进一步做好对聋哑青少年的审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基于上述考虑,在聋哑青少年审判工作中,我院坚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对聋哑青少年从轻或免除处罚。同时也鉴于聋哑青少年由于生理缺陷的限制,在重新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实际困难。为了帮助他们获得新生,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护社会弱势群体高度使命感的驱使下,我院确立了“优先尝试个案、逐渐形成制度”的工作思路,加大判后救助工作力度,与有关部门、团体沟通合作,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多种形式开展救助工作。我院还取得社会救助机构、慈善组织以及热心于帮教的慈善人士的支持,设立了“判后救助专项基金”,并特别制订了《“判后救助专项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对于救助对象、范围和标准、救助程序和方式、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均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使救助工作开展有章可循。通过提供路费、路途基本生活费用、为残疾未成年人购买生理辅助器具等方式,切实帮助残疾未成年人解决生活、康复、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促进其融入社会。
  2006年4月,我院少年法庭审理了未成年被告人赵某盗窃一案,承办法官了解到:该被告人是聋哑人,自报出生日期为1988年10月8日,因其父母已经离异,自己记不清家庭住址,只说曾在某市聋哑学校读过书,后于2005年5月被一聋哑人拐走。我院依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考虑到赵某系被他人拐带犯罪,且系聋哑未成年人,并有坦白情节,因而对赵某免予刑事处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