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广泛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大力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项目建设、组织建设和机制建设
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要与加强志愿服务各项基础建设紧密结合,以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为切入点,带动志愿服务各项基础建设,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各项工作。
推进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要在2001年试点、2002年推广实施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注册制度,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注册志愿者骨干队伍,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以此带动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组织建设和机制建设。已经实施的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实施规模,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注册质量。尚未实施的省、区、市务必要实施这项制度,力争今年全国所有省、区、市实施注册制度,实现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数量达到1000万人的目标。要通过抓大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重点部门,抓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援助等参与面较广的重点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集中进行志愿者注册。要坚持普遍号召与重点发动相结合,不断丰富动员方式和手段,使更多的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认同志愿服务理念,成为志愿者骨干。要防止和克服片面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要做好注册与服务项目的衔接工作,切实发挥注册志愿者的骨干作用。要将志愿者注册与发展基层志愿者协会个人会员结合起来,发展注册志愿者为基层志愿者协会的个人会员。要加强对非注册志愿者的组织动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志愿者队伍。
加强中国志愿服务网建设,完善网上注册和管理功能。进一步发挥推行注册制度定点联系单位的典型示范作用。结合社区助老、助残、维护治安、消防、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等工作内容,总结推广工作经验,促进注册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建设。要以社会需求特别是困难群众、贫困地区的需求为主要导向,建设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把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提供支持的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使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为适应多方需求、具有丰富功能的社会事业。要积极实施全国性项目,也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特色项目。为鼓励创新,从今年开始,团中央将在全国“十杰百优”评选表彰活动中设立“优秀项目奖”,各地、各系统也应在评选表彰活动中逐步设立“优秀项目奖”。
深化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服务困难群众、参与社区建设。要以在城市社区中广泛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为依托,以“一助一”、服务站建设和助老、助残为主要工作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一助一”长期结对达到300万对,服务站达到35000个。深化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按照具体工作目标,加大助老、助残“一助一”长期结对力度,坚持不懈地推动社区志愿者为老、助残服务站和服务基地建设。实施维护社会治安志愿者筑城行动,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筑城行动”基层实施网络。实施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总结消防志愿者工作试点经验并逐步推广。积极发挥基层志愿者协会和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服务站的桥梁纽带作用,为青年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普遍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围绕青少年维权岗、青年志愿者“一助一”安置帮教结对服务、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舞台、雏鹰热线等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