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批复的通知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麻风病的防治主要采取隔离措施,各级政府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地方建立麻风病院或麻风病村(以下称“麻风病院村”),收容和治疗麻风病人。1986年起,我国开始对麻风病采取“从隔离治疗为主转变为社会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新发现的病人一般在家接受治疗,原麻风病院村的大部分病人治愈后逐渐出院,回归社会。小部分治愈者因年老畸残、生活无法自理或终身未婚,以及社会上对麻风病及其患者产生恐惧和歧视,使他们无家可归、无人收留,仍长年居住在麻风病院村内,无法回归社会。麻风病院村多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长期缺乏维护,大多数已残破不全,甚至是危房,已不适宜居住。
  为了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现有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居住及生活条件,体现党和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爱,制定《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 现况分析

第一节 现状


  2005年初全国有麻风病现症病人6000多名。近几年,每年新、复发病人1600多名。现有治愈存活的麻风病人约21万,其中约10万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居留在麻风病院村的有2.1万人。
  全国现有麻风病院村600多所,分布在除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及宁夏以外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各地麻风病院与麻风病村的名称各异,不完全统一。
  麻风病院村收容的2.1万名居留人员中,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个别院村混居有健康家属及其子女。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平均年龄约65岁,其中64%有手、足、眼部的可见畸形或残疾。
  全国三分之一的麻风病院村地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麻风病院村的规模不一,多的收容近300人,少的仅1人,平均每处收容31人。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麻风病院村地处偏僻,生活条件差。因当时防治措施的原因,麻风病院村建设地点多在远离城镇的深山或孤岛,交通不便。许多院村至今不通公路;不少院村缺电少水无电话,生活条件很差。
  二、麻风病院村房屋简陋破旧,危房比例高。由于建设时间早,不少由民房、庙宇改建,房屋简陋,年久失修,危房比例高。据2005年4月卫生部门统计,全国麻风病院村危房比例高达46.45%。
  三、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生活水平低。据国家麻风病控制中心统计,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每人每月生活费在50元以下的占38%,超过200元的仅占2%。由于生活费不足,院村居留人员生活水平低。一些居留人员为了增加收入,带着伤残劳动,造成手足溃疡长期不愈或癌变,严重的导致截肢。
  四、医疗费用及生活护理问题日益突出。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医药费用保障水平低,近90%的麻风病居留人员每月医药费用不足60元。大部分院村没有必要的康复设施和器械,居留人员无法进行愈后功能康复。37%以上居留人员生活不能自理,多数麻风病院村缺少护理人员,居留人员处于无人照料的窘境,互相代医、代护现象十分普遍。
  五、一些地区麻风病院村数量多,占用大量土地,但收容规模小,造成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

第二章 麻风病院村的建设规划目标和原则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