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利管理局诉郑州市配套建设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裁判摘要】
房屋买卖合同的出卖人,在收取了买受人支付的大部分款项后,不能以房屋的工程价款需优先受偿为由,拒绝按合同约定向房屋买受人交付房屋。
原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李春安,该局局长。
被告:郑州市配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康建新,该公司董事长。
原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以下简称水利管理局)因与被告郑州市配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配套建设公司)发生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我局与被告签订的《房产交易合同》约定:配套建设公司应于1994年6月30日前,最迟不能晚于1994年10月30日,交付位于郑州市西大街与北下街交汇口西北侧的商阜城商住楼B座房产1至13层,交易额为1842.75万元,分期付款。合同签订后,截止1993年12月,我局已支付购房款1198.8万元,现该项目已基本完工,而配套建设公司至今未能交付房产,却与左坤鹏等24人另行签订了出售该房产的合同,构成违约。请求判令被告按合同约定交付房产并支付违约金及赔偿损失共2357.62万元。
原告提交的证据有:双方所签《房产交易合同》、补充协议及转帐支票、付款凭证等,用以证明与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生效后的履行情况。
被告辩称:我公司与原告签订《房产交易合同》时,尚未取得该房产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筑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和预售房屋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以及转让所必需的手续,即使在合同约定的最后履行期限届满时也未具备各项法定手续,且未实际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开发。因此,双方所签订的《房产交易合同》应为无效合同。原告明知该合同无效仍与其签订该合同,主观上存在过错,亦应承担相应责任。本案所涉及的房屋因已处置给第三方并办理了相应的法律手续而客观上已无法向原告交付,因此,请求依法解除,由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配套建设公司提交的主要证据有:
1.该项目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发证时间分别为1996年7月9日、1993年10月20日、2000年12月14日、2002年3月20日,均在双方合同签订之后、本案一审诉讼之前办理,用以证明在双方签订合同时其不具备必要的法律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