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方面。2002年,大陆的商业银行与台湾地区银行的海外业务分行(OBU)正式开办通汇及信用证相关业务;2003年,大陆的商业银行与台湾地区的外汇指定银行(DBU)也开通了通汇及信用证相关业务。截止2003年10月,大陆方面已批准设立2家台资银行、7家台湾地区银行的代表处、9家台湾地区保险公司和1家台湾地区保险经纪人公司的12个代表处、12家台湾地区证券公司的17个代表处。
在推进两岸"三通"的进程中,两岸民间行业组织不断就"三通"的技术性、业务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达成诸多共识。两岸通信业务商谈的成功实践,两岸海上试点直航的顺利运营,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海上双向直航中的一些敏感问题的妥善解决,2003年春节台商包机的实施,说明两岸业者完全可以找到双方接受的办法。事实上,两岸直接"三通"的技术性、业务性问题均已解决。
(二)两岸"三通"仍处于间接、单向、局部的状态,限制了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和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
在通邮方面。两岸邮件总包仍需经香港、澳门转运,而且业务种类少,邮政包裹、小包、汇兑、速递等项业务均不能开办。
在通航方面。两岸船舶、飞机不能直接往来;两岸人员旅行仍需经香港、澳门等地中转;试点直航不能运输两岸贸易货物,两岸贸易货物仍需经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转,造成了"船通货不通,货通船不通"的怪象。
在通商方面。大陆市场向台湾企业和商品全面开放,而大陆产品输台受到诸多歧视性的限制,许多大陆较具优势及台湾同胞迫切需要的商品不能进入台湾;大陆的企业不能向台湾投资,必要的商务机构也不能在台设立;大陆企业难以在台湾举办或参加经贸展览会、洽谈会;大陆经贸人士赴台考察、访问也受到诸多限制。
(三)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未能实现的主要障碍在于台湾当局的阻挠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无视两岸同胞的迫切愿望,也不顾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给两岸"三通"设置了重重障碍。从李登辉到台湾当局现任领导人,都一直以所谓"对等、安全、尊严"为借口,拖延和阻止"三通"。台湾当局在相关规定中,刻意对"三通"设置严格的限制条款,附加了种种政治条件,极力阻挠两岸"三通"谈判。台湾当局现任领导人一方面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对话与谈判无法恢复;另一方面又不接受简便易行的民间行业组织协商"三通"问题的办法,致使"三通"商谈迟迟不能启动。事实充分表明,台湾当局现任领导人虽然表示过"三通"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是必走的路",但是实质上毫无诚意,根本不愿意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得到正常发展。他不但自食其言、出尔反尔,百般拖延开放"三通",而且极力使"三通"问题政治化、复杂化,甚至将两岸"三通"纳入其"一边一国"分裂主张的框架中去。台湾当局现任领导人破坏两岸关系发展、蓄意分裂祖国的立场和政策,是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迄今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