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的现代化,争取到2020年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
--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最关键的领域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勤俭建军,注重科学管理,使有限的国防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战略上坚持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的原则。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综合考虑当代战争形态演进和国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着眼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做好防卫作战准备。适应现代战争体系对抗的要求,以一体化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充分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坚持攻防结合,注重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趋利避害,扬长击短。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和联合保障体制,优化力量结构,完善部队编成,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
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积极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主动预防、化解危机,慑止冲突和战争的爆发。严守自卫立场,慎重使用武力,有效控制战局,努力降低战争风险和代价。建立精干高效的威慑力量,灵活运用威慑方式。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把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科学筹划和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交流,推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健全统一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加强经济、科技、信息和交通动员,提高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创新人民战争的内容和形式,探索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新途径,发展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服从国家建设大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三、人民解放军的改革发展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历史进程,人民解放军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人民解放军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协调推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领域的建设,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发展30年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人民解放军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依据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即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现代化建设。确立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军队进行重大调整改革,裁减员额100万,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迈出重要一步。
进入90年代,人民解放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确立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的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制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军队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加强军兵种和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优化体制编制,裁减员额70万,防卫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战略思想,全面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军队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和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推进军事训练转变
人民解放军坚持把军事训练作为推进部队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改革训练内容、方法、管理和保障,科学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体系。
拓宽军事训练领域。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战略战役指挥训练和部队训练,举行跨区域检验性对抗演练,进行整建制夜间训练,开展后勤、装备保障综合演练。重视加强反恐、维稳、处突、维和、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
深化训练改革。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内容体系,编修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推广训练改革的创新成果。加强军兵种联合训练,强化作战要素训练,突出指挥协同训练和战法研究,改进区域协作训练。完善基地训练,发展模拟训练,推开网络训练,开展对抗训练。改革军事训练考评机制,从难从严训练,实施军事训练全过程全要素精细管理。
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普及电磁频谱、战场电磁环境等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信息战特别是电子战等基本理论。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和指挥信息系统操作使用训练,进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信息化改造,重视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演练。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人民解放军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推动思想政治建设创新发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和官兵的全面发展,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和有效履行历史使命。
2007年1月,总政治部发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明确规定人民解放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科学规范了全军各类部队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法规制度建设。大纲规定,执行军政训练比例为7∶3和8∶2的部队,年度教育时间分别为54个和42个学习教育日。全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深入开展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坚持科学理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切着眼实际效果、注重实践活动培育、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等六项原则,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教育形式方法,完善广播、电视、网络教学设施,建好军史馆、文化活动中心、“指导员之家”、学习室和连队俱乐部、荣誉室。
2008年4月,中央军委批准、四总部联合发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委员会工作条例》,为新形势下军队基层的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军人委员会是军队基层单位实行三大民主、保障军人行使民主权利和开展群众性活动的组织,有对本单位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后勤保障、武器装备管理等工作的建议权,对士官选取和晋级、优秀士兵考学和保送入学、技术兵选拔培养、表彰奖励等涉及官兵切身利益事项提出人选的推荐权,对官兵履行职责、遵纪守法的监督权,对单位集体利益、官兵正当权益的维护权。军人委员会在党支部(基层党委)领导和本单位首长指导下开展工作,一般由5-7人组成,委员经军人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