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的出台,有三大突破:一是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地位,即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二是首次明确了种业科研的分工,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重点开展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三是首次明确了企业的主体地位,2000年《
种子法》出台,使种子企业成为种子市场的主体,这次《意见》中明确了种子企业是商业化育种的主体,是种业发展的主体。
总之,《意见》的出台是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作物种业将进入产业升级的新阶段。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国务院还要召开专门会议,就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行全面部署。
经济日报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经济日报》记者。请问马司长,《意见》的出台将对我国种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马淑萍:我觉得这位记者提这个问题非常好。刚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了我们《意见》的基本的框架和主要的内容。我想这个《意见》,应该说指明了我们今后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方向,也明确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目标。《意见》确定了九项重点任务,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个《意见》应该说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农作物种业的纲领性文件。大家都知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种业以国务院名义发的文件只有6个。从1956年的第一个,一直到今天的第6个,每一个文件都对中国种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这个文件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我想这个《意见》的出台,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必将促进我们国家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大家知道,种业的科技创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品种。品种是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科研教学单位选育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像超级稻、紧凑型玉米、转基因抗虫棉,这些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我们粮食取得丰收、对农民增收以及对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都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国家的种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现在和我们竞争的跨国企业集团相比,应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在一些作物上,育种是站在国际前列的,比如说我们的杂交水稻,但是还有一部分作物的育种,我们跟发达国家、跟跨国种业集团还是有差距的。同时我觉得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商业化育种的机制。同时我们也感觉到,我们现在的科研和企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那么《意见》也正好是针对这些问题,明确了我们种业的分工,就是说科研单位要开展基础性和公益性的研究。我们的企业要逐步建立商业化的育种体系,明确这样一个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