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信用卡犯罪 保障金融市场秩序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就“信用卡解释”答记者问
(2009年12月16日)
12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非法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是伪造信用卡的前提,请问对这种行为,《解释》规定如何保证处罚的有效性?
答:《解释》已经注意到了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并在第三条专门进行了规定。有的犯罪分子为了伪造信用卡,窃取、收买他人的信用卡信息资料,有的犯罪分子则专门向伪造信用卡的人非法提供他人的信用卡信息资料。
这种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既是伪造信用卡的前提条件,也是伪造信用卡一系列活动的关键一环。它大大助长了伪造信用卡行为,使伪造行为本身更为便利。因此,200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专门增加一条,将此种行为规定为犯罪。
《解释》从两个方面来保证处罚这种行为的有效性:第一,考虑到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1张信用卡信息资料的危害后果,与伪造1张信用卡、1张身份证或者诈骗他人数千元危害性相当,因此,实施这种行为,涉及1张信用卡信息资料的,即应构成犯罪。
第二,考虑到信用卡的不同交易形式,《解释》规定了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构成犯罪的两种情形:一是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1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的。这是针对进行有磁交易的情形,例如在自动柜员机(ATM机)或者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上使用信用卡卡片。二是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使他人以1张信用卡的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的。这是针对进行无磁交易的情形,例如不使用信用卡卡片,而使用他人信用卡信息,通过网上支付或者电话支付使用信用卡。
《解释》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规定,充分地保证了处罚的有效性,将使此种犯罪行为得到有力的打击。
问:有些信用卡诈骗活动与互联网、手机等联系密切,《解释》如何应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
答:我们在《解释》制定过程中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近年来,随着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信用卡的使用渠道不断拓宽,信用卡诈骗活动的犯罪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在自动柜员机上使用他人信用卡,演变为在销售点终端机具、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渠道使用他人信用卡或者信用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