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答记者问

  二、首次通过媒体公开征求意见
  问:《解释(二)》制定过程中,最高法院采取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形式。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这次征求意见活动效果如何?
  答:大家知道,2003年8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指出:“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司法解释,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因此,在这次司法解释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种形式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报纸、互联网络等媒体直接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二是通过召开各种讨论会直接听取各个机关、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三是听取下级法院法官们的意见。在这几种形式中,通过报纸、互联网络直接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的形式,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释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次司法解释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很高,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公开征求意见后,我院民一庭直接收到群众来信200多封、网上意见400多条,共30多万字。除此之外,许多报社、网站代我们收集群众意见后,也将意见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反馈给了我们。对司法解释稿提意见和建议的,有从事司法实践的工作人员,有研究婚姻法的专家学者,有在校学习的学生,但更多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花了很大精力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认真地逐条加以研究。对成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都给予采纳。如果感兴趣的话,大家不妨将《解释(二)》(征求意见稿)和现在出台的正式条文作一对比。不难发现,现在的稿子与征求意见稿已有很大差别。现在公布的《解释(二)》中几乎每一个条文都有改动,有些甚至是重大修改。对于人民群众所提的有些未被吸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后续的司法解释中逐步研究解决。
  三、能否要求返还彩礼成焦点
  问:这次公开征求意见,群众对什么内容最感兴趣?解释对这一问题又是如何规定的?
  答:在这次公开征求意见中,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受群众关注的,是关于能否要求返还彩礼的问题。
  彩礼,也有的地方称为聘礼、纳彩等,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婚嫁风俗。按照这种风俗,男方要娶他家女子为妻时,应当向女方家下聘礼或彩礼。彩礼的多少,随当地情况、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而定,但数额一般不在少数。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结婚给付彩礼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不少地方,许多生活本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付彩礼而举家债台高筑,造成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正因为如此,不少农村家庭夫妻离婚时,对彩礼是否应当返还存在很大争议。这次司法解释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群众意见最多、最集中又最难统一的就是彩礼是否应当返还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在《解释(二)》第十条中采纳了多数人的观点,根据目前中国的国情,规定按习俗给付彩礼的,有三种情形可以请求返还: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解释中规定的第二和第三两项,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我们之所以要作出如此规定,是因为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给付彩礼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如果对彩礼问题完全不管,可能会使一些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男女双方结婚应当以爱情为基础,不主张也不支持结婚以给付彩礼为条件。作出上述规定,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纠纷,并防止矛盾激化,并不是鼓励和提倡给付彩礼。我们依然呼吁广大青年和他们的家长们,要大胆破除给付彩礼的旧风俗,树立社会主义男女平等的新风尚,使我们年轻一代的婚姻都建立在幸福美满的爱情基础之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